第五百四十八章 臣有本劾奏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03|字数:8748字

李秀婉端着一碗羹汤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轻声道:“郎君,夜深了,喝一碗羹汤暖暖身子吧”。

高冲回过神来,揉揉手腕,“娘子你还没歇息啊,什么时辰了?”

李秀婉无奈笑笑,“已过丑时了”。

“这么晚了”,高冲有些意外,没想到已经下半夜了,当即抓起晚来咕噜噜一饮而尽,“娘子快去歇息吧,我马上就好”。

只是李秀婉并没有离去,只是默不作声的在一旁给高冲煮茶。

良久,等高冲搁笔之后,李秀婉这才上前问道:“郎君,你是不是又要离京?”

高冲一顿,不知道说什么好,将李秀婉搂在怀里。

李秀婉见状顿时眼睛一红,直说道:“这一次能不能带上我,我自去向圣人恳求,你去何处我就去何处”。

高冲听得有些难过,只得叹道:“这一次……真不能带上你,娘子放心,等我稳定下来,一定考虑接你过去”。

自成婚以来,高冲先后去河东、洛阳、荆楚、岭南、黔中等地,夫妻二人真是聚少离多。

如果是去一般地方,高冲还真考虑将妻儿接到身边,对于现在的大唐官员来说,可没有什么“质子”的说法,很多官员外放履新,便是将家人带在身边。

只是高冲这一次即将前往岭南,设置市舶司是一个得罪人的差遣,到时候一定会有一定的危险,将妻儿带在身边实在是不便。

听得高冲这样说,李秀婉只是心中苦楚,但她知道高冲的脾性,一定是思虑全面,当下里也没有再劝,只是紧紧抱着高冲。

不多时,书房的烛光突兀熄灭,本是用作短暂休憩的软榻上承载着它不该承受的重量。

翌日天不亮,高冲一脸疲惫,向来习惯骑马入宫的高冲这一次死皮赖脸的挤进高君雅的车里。

见高冲抱着一本厚厚的奏疏直打瞌睡,高君雅不作他想,伸出手来将奏疏取过来,只这分量便是不轻。

“看来你昨夜是用心了”,高君雅看着厚厚的奏疏点头道。

“嗯~”。高冲靠在车厢上,闭着眼睛,迷迷糊糊的应着,“不仅用心了,还走肾了……”。

“什么?”高君雅并没有听清楚。

高冲一个激灵,伸出衣袖擦擦不存在的哈喇子,直说道:“没什么,我说没睡好,有点走神了”。

“莫要庭前失仪”,高君雅打量一下高冲叮嘱道,然后低头阅读奏疏。

高冲的奏疏即便不在庭前呈上,从尚书省递上折子的话也是需要经过高君雅这位尚书左仆射的手,毕竟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所以高君雅提前阅览奏疏,也并不算违制了。

一路进入承天门、西阁门,再穿过延明门便到两仪殿前。

今天是日常朝参,仅是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并没有像朔望朝那样乌泱泱的全是人。

各自打招呼行礼过后,便在监察御史的率领下进入两仪殿。

今天负责排班的正是高季辅,等巡视高冲面前,高季辅微微脚步一顿,眼神示意高冲看向左前方,并没有开口说话,便是继续往下排班。

高冲寻着高季辅的提示看去,只见御史大夫杜淹正在闭目假寐,前后无一人靠近,孤零零的很是显眼,可见杜淹的人缘。

这时,户部尚书杜如晦坐到高冲下首,侧身靠拢,低声说道:“御史台将发难于你”。

高冲眼睛一眯,微微颔首,看来李世民已经做好安排了,动作真的快,一夜之间便是安排妥当,更让高冲惊异的是高季辅和杜如晦二人的消息竟是如此灵通。

今日高冲起的晚了一些,看来这些人早上都起得很早,早已经在殿外廊道下有过提前沟通了。

各人有各人的圈子,高季辅本来就是御史台的人,知道消息不足为奇,而杜如晦跟叔父杜淹速来不合,竟然也知道,这就非常有趣了。

实际上高冲等外人有些事情并不清楚,杜如晦虽然跟叔父杜淹因为旧事产生间隙,但是小一辈的人依旧是保持来往,毕竟大人之间的仇怨跟小一辈无关。

杜淹有两子,长子杜敬爱去年出仕,起家左监门卫校尉,今日正好在宫门执勤,遇到杜如晦便是跟他提起此事。

杜敬爱不喜文事,便门荫从军,对于军事极其热爱,昨夜他听闻父亲要弹劾高冲,原因竟是因为高冲的四面埋伏之计颇多纰漏,导致延州数千民众伤亡。

这个理由让杜敬爱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突厥举国南侵,作为兵部尚书的高冲制定这个引敌入瓮、四面埋伏之计,逼退突厥二十万大军,这在好武的杜敬同看来,便是天大的功勋。

然而父亲竟然抓住那一点所谓的纰漏来弹劾高冲,当他表示不解甚至反对时,父亲杜淹只是摇头一笑,并没有跟他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高冲的妾室韦珪有一个堂妹,名叫韦茗华,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淑女,嫁给了杜敬爱的弟弟,也就是杜淹的次子杜敬同,韦茗华性情温柔,婉淑恭谦,凭借贤名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李世民下旨褒奖,封爵襄武郡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八章 臣有本劾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八章 臣有本劾奏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