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冯盎的态度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11|字数:8572字

现在宁冯二家雄霸岭南东西,宁长真不遗余力的培养义弟陈龙树,获得泷州俚僚的好感,赢得广泛赞誉。

这次宁道明起兵便可以看出一二,宁道明在宁氏里属于小辈,往日并无成名功绩,名望大不如其堂叔宁纯,也不如宁氏嫡子钦州刺史宁洄藻,但是宁道明这一次起兵造反,举旗一呼,便是各州俚僚响应。

短短月余,便是在封山聚集五万大军,这便是钦州宁氏的影响力所在,若非宁道明太过废物,或许真可以掀起一番波澜。

如果冯盎再次借助中原朝廷之力来打击谈氏,那无异于自绝于岭南俚僚,无疑是助长钦州宁氏的声望,所以冯盎很清楚,即便这种做法很迂腐,但他依然选择私下解决。

见冯智戣皱眉不语,冯盎便是摇头笑骂道:“你这憨货,先前挺机敏,现在倒是不见那股机灵了,你还有弟弟没有出仕,这一次便是机会。

再者说,谈贼无故攻击州县,一定要给朝廷一个说法的,迂腐也不是你这般迂腐啊。

下去忙吧,打了几个月,善后事宜要做好,绝不可使族人寒心。

另外,广州那边你也给子猷传个信,告知高经略的情况,让他在广州做好准备,竭力配合高经略行事,让他把握住这个机会”。

冯智戣点头应着,立即下去传信。

子猷便是冯游,字子猷,乃是冯盎之兄冯魂之子,冯魂便是冼夫人的长孙。

当年岭南臣服于大隋,隋文帝任命名将韦洸担任广州总管,冼夫人派遣冯魂前往中原迎接韦洸赴任,以表忠心。

隋文帝甚是满意,封冯魂为广州长史,加仪同三司。

冯魂自此成为广州总管韦洸的佐官,随韦洸出城讨伐叛贼王仲宣时,不幸中伏,韦洸身中流矢而死,冯魂也临阵殉国,年仅三十许。

冯魂生有三子,长子冯游、次子冯复春、幼子冯宁邦。

隋文帝感念冯魂忠义殉国,便门荫冯游入仕,后来冯游积极响应叔父冯盎归附大唐,现在官至广州司马。

如冯智戣所言,这次高冲来岭南执政,便是冯氏的机遇啊。

冯盎躺靠在榻上,闭目沉思,虽然不可以直接求助于高冲,借用高冲之力来剿灭谈氏,但是只要竭力配合高冲在岭南施政,那高冲一定不会亏待冯氏。

听说高冲要在广州开设一个市舶司,管理海贸以及朝贡,冯盎刚开始心里还是有抵触情绪,毕竟冯氏的海船可不少,通往林邑诸国的贸易获益颇丰。

一旦这个市舶司设计,那对于冯氏的海贸一定是有重大影响。

但是冯盎再三考虑过后,还是决定竭力配合高冲。

第一,他没有对抗朝廷的心思。第二,对于钱财,始终是身外之物。

如他所言,冯氏还有许多没有出仕的子弟,这便是机会啊。

正当冯盎沉思之时,冯智戣去而复返,板正的脸上全是冷峻,“阿耶,冯二来了”。

冯盎睁开眼睛,面上浮现无奈之色,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阿耶,他……”。冯智戣急忙说道。

“终究是一家人,且见他一面”,冯盎起身叹道。

走到前厅,便见一名年约三四十的汉子正在厅中来回走动,显得焦躁不安。

一见冯盎进来,那汉子便是扑上去跪在地上,悲戚哭喊道:“叔父,救命,救我父亲一命”。

冯盎叹息一声,伸出手将其搀起来,“二郎,起来说话”。

这人正是冯暄之子冯万辅。

按照年龄排辈,冯魂长子冯游排行老大,冯暄长子冯万辅排行第二,所以族中多称呼冯万辅为二郎。

冯盎很清楚侄子冯万辅的来意,冯暄附从宁道明谋反,在姜州被擒,按照律法来,这便是死罪,甚至要株连亲族,冯万辅这是知道冯盎和高冲关系亲近,特来找冯盎求情。

“叔父,我父亲受奸人蒙蔽,酿成大错,不过他并没有动兵,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冯万辅涕泗横流,抓着冯盎的衣襟哭喊道:“叔父,你们是亲兄弟,伯父当年临阵殉国,只有你这一位手足兄弟了,叔父你一定要救救他啊”。

“你还有脸提伯父”,冯盎还没说话,身后的冯智戣便是大声训斥,“当年若不是你父亲和陈佛智交好,屯兵不前,伯父又怎会阵亡”。

说起来,冯魂之死,冯暄确实是有责任。

当年冼夫人之所以派冯暄领兵去救援广州,一方面是有心向大隋朝廷表忠心,另一方面,便是孙子冯魂正在广州城里。

谁知道冯暄这家伙因为私交,便不顾大哥冯魂安危,止步不前,致使冯魂随韦洸一同战死。

这也是冼夫人后来宁愿将家业传给幼孙冯盎,也不愿意交给冯暄的原因之一。

因为冼夫人仅有一子,即冯仆,冯仆生有长子冯魂,次子冯暄,三子冯盎。

然而冯仆在南陈至德二年便病逝,年仅三十五,冯魂也在开皇十年战死,年仅三十许,所以冼夫人死后,冯氏的继承人便只有冯暄和冯盎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冯盎的态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冯盎的态度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