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庶子宁道亮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13|字数:8540字

与此同时,冯盎的次子,廉州刺史冯智彧也收到父亲的传信,立即动身前往姜州拜谒高冲。

然而现在的高冲已经进军越州,冯陈两家的人注定扑空。

越州,即前隋合浦郡,统辖疆域甚大。

武德四年,为便于管理,便将偌大的合浦郡分成越州、白州、合州、姜州、宕州等地。

其中,因为吴越之地已有越州、陇西之地已有宕州、川蜀之地已有合州,为避免同名,便将岭南的越、合、宕等州前面加一个“南”字,便是为了区分其他地方的同名州县。

直到李世民征服四夷后,天下大治,才腾出手来整理这些乱七八糟的行政区划,不仅在州的上一级划分出“道”,还将一些同名州县全部改名。

越州的治所就在合浦县,乃是合浦郡的中心区域,向来富饶,乃是岭南西部首屈一指的重镇。

合浦县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肥沃的河水冲积平原,且气候适宜,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物产丰饶。

早在汉代时这里便拥有绝佳的出海口,是通往林邑等国的始发港,至今依旧存在众多汉代遗存,可谓是岭南名城。

当初宁纯担任第一任越州刺史,一方面是出自宁氏,颇有威望,另一方面便是高冲有意如此。

当时的高冲招抚岭南,有承制拜授之权,便任命宁纯代理越州刺史。

没想到宁纯在越州干出好大一番事业,不仅开州拓地,整出一个姜州,使得越州大治,政绩评为岭南第一。

只是没过两年,越州的繁荣便招来摘桃子的人,改朝换代并没有影响到宁长真在岭南的地位,他听从侄子宁道明的甜言蜜语,便举荐宁道明接任越州刺史。

身为岭南三大酋长之一,宁长真亲自保举,李渊自然给他这个面子,任命宁道明为第二任越州刺史,宁纯则调任南合州刺史。

这对宁纯是极其不公平的,南合州可谓是穷乡僻壤,山林多,耕地少,俚僚汉蛮杂居,宁纯也不抱怨,闷头继续在南合州苦干。

现在宁道明之所以胆敢起兵造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越州富庶,兵甲充裕,只是李渊所托非人,宁道明这厮硬生生将好好的越州祸害得一塌糊涂。

进入越州地界后,宁纯便是心情低落。

当年他雄心壮志,在越州撸起袖子加油干,身为岭南名士,亲自下地耕种以劝课农桑,也曾自掏腰包建立州学,并且亲自教授圣贤书。

那时候的越州,欣欣向荣,一片大治景象,虽不说百姓富足,安居乐业,但也是稳定发展。

但是现在,随处可见的荒地,宁道明大肆征兵,导致田地荒芜,三万越州兵一去不回,更是让越州百姓惊惶不安,毕竟三万越州兵,有他们的父亲兄弟。

大军一路行进,完全没有遇到抵抗,高冲知道宁纯在越州颇有名望,便打出宁纯的旗号,让宁纯出面安抚地方。

进入越州第一天,便是招抚大廉、安昌两县,这两个县的县令一听宁纯之名,毫不犹豫的开城归降,人的名,树的影宁纯虽是调离越州,但是越州百姓依然将他铭记在心。

宁道明并不大才,只善浮夸享乐,所任命的县令以及守将同样也是这个德行,眼见朝廷大军到来,再有宁纯出面劝降,那开城都不带有丝毫犹豫,可见宁道明有多么不得人心。

第一天便是招抚两县,这使得高冲等人心情甚是舒畅,当晚便在安昌县庆功。

然而宁纯似乎隐隐有些忧虑,见高冲看过来,当即说道:“明日所到大都县可就没有今日这般顺畅了”。

高冲收敛笑意,不置可否,“你觉得宁道亮会据城死守?”

“死守也不一定”,宁纯也是有些摸不准,只是说道:“宁道亮这个人比其兄要难缠一些,宁道明虽是名声大,但只不过是占据宁氏二房嫡子的名头,多年来挥金如土,到处结交俚僚蛮汉,才有这些许名声”。

说到这里,宁纯言语一顿,饮下一杯酒,摇头叹道:“宁道亮则不然,他自幼不受重视,但我深知他这个人,善于隐忍,并且心思阴狠,绝非善类,名虽为亮,但是他所做所为并不光亮”。

高冲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具体说一说”。

他所知道的只有一些表面上的资料。

宁道明之父名叫宁贙,宁贙是宁猛力的次子,也就是宁长真的胞弟,也就是宁氏二房。

宁贙体弱多病,并没有出任职官,只是隋文帝看在钦州宁氏的份上,赐予正议大夫的文散官。

对于这个体弱多病的胞弟,宁长真很是关爱,这或许也是宁长真大力支持宁道明的原因之一吧。

宁贙在大业三年便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五岁,生有两子,嫡长子宁道明,庶次子宁道亮,宁道明自幼顶着宁氏二房嫡长子的光环,那是典型的纨绔贵公子的做派。

然而宁道明的生母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僚人女子,这嫡庶二子的成长经历可谓是天差地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八章 庶子宁道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八章 庶子宁道亮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