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薛收之死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28|字数:8654字

在座之人全部是老谋深算之人,高君雅作为首相,推荐宇文士及出任凉州都督,也是出于公心,其中的关系细说起来也较为曲折。

宇文士及成名已久,资历深厚,早在武德年间便担任宰相,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斗的时候,宇文士及更是大力支持李世民。

只是奈何官位有限,无论亲疏远近,总归是有一个前后之序。

政事堂宰相仅有四位,李世民登基后,高君雅作为中立的老臣,忠诚仆毅,更是开国元勋,政事堂自有他一席之地,李世民不可能将所有老臣逐出政事堂,他也需要表现出豁达大度,因此高君雅位列首相,官拜尚书左仆射。

然后便是萧瑀,代表着江南氏族,更是在禅让之时出力甚多,便位列次相,官拜尚书右仆射。

高士廉和房玄龄便是李世民真正的嫡系,分别官拜侍中、中书令。

四位宰相人选已定,饶是宇文士及功高,也只能位列其下,便官拜中书侍郎,佐理中书省。

毫无疑问,宇文士及这个待遇其实是有些低了,所以现在出任凉州都督,镇守一方,后面凉州事定,再召其还朝,登阁拜相,也是情理之中,这便是李世民给予的恩典。

圣旨加印归档之后,一声不吭的萧瑀出列说道:“凉州千里之遥,陛下可授宇文仁人临机决断之权,以免长乐王铤而走险”。

听到这话,李世民先是有些迟疑,但是想到李幼良那暴戾恣睢的脾性,当即应允。

临机决断之权,一个不慎,那李幼良便将葬送性命,并非是李世民偏爱宗室,只是李世民向来好名声,不愿对亲族举起屠刀。

似乎是看透李世民的心思,萧瑀面无表情,继续说道:“近年来,宗室愈加骄纵,陛下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李世民面色一沉,闷声应着,但是再无表态。

“诸公且回吧”,李世民捏着眉头叹道,“对了,若有岭南消息,不必转奏,直接来见朕”。

众人应着。

萧瑀面露不愉之色,一声不吭的告退。

宗室削爵的事已经请奏数次,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些宗室全是李世民的叔伯兄弟,现在刚刚登基的李世民,心态还做不到那般决绝,依旧是有一些感情用事。

比如高冲一事便可看出,岭南经略使,俗称岭南王,饶是所有人反对,高冲本人也是反对,但李世民依旧一意孤行,毕竟他现年二十七岁,登基不过半年,谁也无法阻拦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皇帝。

正当诸公告退之时,殿门内侍急匆匆而来,焦急喊道:“陛下,河东急报,蒲国公……薨了”。

“什么?”李世民陡然色变,“伯褒……”,而后踉跄跌坐在榻上。

张阿难忙是搀扶,李世民一把推开,平复良久,看向面色沉重的高君雅等人,缓缓说道:“有劳诸公,召礼部有司……治丧”。

高君雅等人沉声应着。

世人对于薛收功绩并不清楚,但是在这甘露殿里的人,心知肚明,薛收那就是李世民的耳目,地位非同一般。

薛收之死,震动朝堂。

仅仅半日后,政事堂便是议定出谥号,再交由李世民亲自选定。

追赠薛收为威凤卫大将军、太常卿,谥号为敬,是为蒲敬公。

夙夜在公曰敬,广直勤政曰敬,应事无慢曰敬,受命不迁曰敬。

敬可谓是一个上等美谥,足以见得李世民对于薛收的敬重。

事实上,薛收也受得起这个谥号,多年来,薛收默默无闻,始终战斗在隐匿战线,从无怨言。

这也是薛收受封蒲国公,惹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的原因,他们压根不知道薛收的功绩。

李世民下旨,罢朝三日,以示哀悼,并且亲自前往汾阴薛宅,吊祭薛收,即便是群臣劝阻,也是不能阻止。

自古以来,哪有帝王御驾奔波数百里吊唁臣子,蒲敬公,实在是生荣死哀。

汾阴,全城迎接皇帝御驾,李世民马不停蹄,直奔薛宅,吊唁过后,李世民便在侧院召见薛元敬,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问道:“伯褒可有未成遗愿?”

薛元敬披麻戴孝,神情悲戚的摇摇头,“叔父走得很安详”。

李世民眼底神色一暗,默然点点头,“伯褒家小便有赖子诚操劳,但有所需,直接跟朕说”。

薛元敬感激涕零,红着眼睛应诺,“谢陛下恩德”。

李世民喟叹一声,正要起身,忽然院门亲卫来报:“陛下,蒲敬公之子求见”。

听得这话,李世民二人有些诧异,薛收之子,薛元超可是年仅五岁,见皇帝作甚。

李世民直说道:“请进来”,然后便起身向院门而去。

院门口,一名神情悲戚的妇人正搂着五岁的薛元超,“我儿听话,莫要胡闹了”。

“阿娘”,薛元超眼眶通红,“我没有胡闹,阿耶跟我说,皇帝一定会来,让我一定要见皇帝”。

“见过陛下”,见李世民出来,薛收的遗孀忙是见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薛收之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薛收之死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