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征调令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31|字数:8600字

见皇帝陛下脸色不停变换,似是心事重重。

卢宽何其机敏,立即下座拜道:“陛下若有差遣,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世民眉头一挑,朗声笑道:“还是僧奴知我”,当即伸手虚扶卢宽起身,“赴汤蹈火也不至于,只是朕还真一事,或许非卿不可”。

卢宽听得大喜,忙是说道:“臣任凭驱使”。

他虽然出身显赫,世代公卿,但他并没有相应的功绩,在满朝重臣之中,并不出彩,卢宽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

“听闻近期突厥政局多有异变,然我朝对于突厥中枢知之甚少,尤其不知其人事职责,不知其重臣秉性及其所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有意遣使往突厥一行,查探突厥高层重臣之虚实,僧奴你博学多才,更兼聪敏多智,最是适合,不知僧奴可愿走这一趟?”

李世民再三思虑,终究是忍不住心中的热切,对卢宽语重心长的说出这一番话。

听得李世民的话,卢宽心里一震,出使突厥……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差事,若是成功回返,那必将是大功一件。

但也有可能回不来,突厥斩杀使者、囚禁使者甚至于放逐使者,这些事颉利可汗全部干过,特别是晚年的颉利可汗,他才不顾礼节,只是随性而为,看得入眼的人,他以礼相待,看不过眼的话就只能看他心情行事。

比如武德初年,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璹出使突厥,恰逢处罗可汗病逝,颉利可汗继位,颉利便将郑元璹囚禁,终年拘禁,不许外出。

直到三年后,李渊再次遣使,赠予厚礼,颉利这才将郑元璹放还。

李渊看到饱经风霜的郑元璹,大为感动,直言道:“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

后来伪郑王世充在败亡之际也曾遣其弟王文素出使突厥,然而颉利可汗直接将使者斩杀,真可谓是率性而为,完全不顾礼节,称之蛮夷,甚为恰当。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出使真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尤其是出使蛮夷之地,既不讲理也不讲礼,一个不慎,便是身死他乡。

但是面对李世民这番话语,卢宽不可能拒绝,他也没想着拒绝,当即应诺,“臣必不辱命”,这是他正名的机会。

“好”,李世民面露喜色,“郑德芳现在薛延陀,僧奴抵达突厥后,或许与其联络,务必当心,朕在长安等候佳音”。

鸿胪卿郑元璹,字德芳,数月前奉命出使薛延陀,执行分化突厥之计,册封薛延陀首领真珠夷男为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简称真珠可汗。

郑元璹这一趟出使并不仅仅是册封,还在暗中策反乙失夷男,分化突厥,这个目的已经可算是阳谋。

据说颉利可汗闻讯大怒,多次诘问乙失夷男,只是乙失夷男态度模糊,并未表态。

卢宽郑重应诺,他其实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李世民的真正用意,而李世民也不会明言。

因为那件事情,自薛收死后,天底下只有一个半人知道,一个人是李世民,另外半个便是高冲,至于为何说是半个,因为高冲只知道一半,更或者什么都不知道,因为那是高冲的一句无心之言。

当年李世民围攻洛阳而不得,王世充据洛阳坚城固守,河北窦建德来势汹汹,救援王世充,李世民只得命大军继续围困洛阳,他则亲率铁骑前往虎牢关,以迎战窦建德。

最后的结果,天下皆知,玄甲铁骑大破郑夏联军,秦王府司马高冲在车骑将军杨武威和白士让的协助下,生擒夏王窦建德。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夏王窦建德屯兵汜水之畔牛口渚的时候,李世民仅领高冲、薛收二人,登上虎牢关外的鹊山。

高薛二人,一个是臂膀,一个是耳目,李世民站立山巅,言语再也没有遮掩,不仅表达对窦建德大军的担忧,更是表达出北方突厥的忧虑,那时候的李世民,第一次感觉到身心俱疲。

王世充据城固守,作为天下第一城,洛阳城高墙厚,府库充裕,窦建德率河北山东之兵,来势汹汹,再有突厥雄据北方,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一旦李世民大军折在年前关东,那新生的大唐政权,极有可能会毁于旦夕之间,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对此,高冲不以为然,因为他那个时候很是清楚,历史轨迹并未偏离,于是将破局之计道出,最终依旧在牛口渚生擒窦建德。

至于突厥,高冲当时更是随口一言:“咄苾行事无忌,率性而为,若可遣人获其信任,乱其国政,以期分化各部,那突厥虽有百万众,亦不过一盘散沙,不足为惧”。

高冲心里清楚东突厥未来的结果,所以有此一说。

听得高冲这随口之言,李世民心里一凛,在高冲走后,李世民便是寻到薛收,二人密议一夜,谁也不知道他们那一夜在商议何事。

甚至于李世民对于这件事也并未抱有期望,颉利可汗,何许人也,那是草原雄主,怎会轻易受到蛊惑,事实也是如此,此后数年,薛收失败数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四章 征调令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五十四章 征调令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