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半岛局势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38|字数:8534字

陈集原在外威名赫赫,但极其仁孝,可不敢悖逆父亲,只能低头敬听。

“那罗力虽是山中僚人,不通文墨,但那厮鬼精得很,你以为他能笼络罗窦诸部落紧紧联合在一起,坐稳那大酋之位,靠的是他罗垌的武力吗?

他靠的是脑子,凭借手段直将窦溪那帮蠢货给治得死死的,他也就是看准你好颜面、顾名声,更是自负,所以才敢忽悠你!”

陈龙树手指不停敲着案桌,恨铁不成钢的训斥道。

“阿耶说的是”,陈集原紧紧攥着拳头,“儿一定引以为戒”。

“不止是二郎”,陈普光这时也是轻声笑道:“那铜州刺史杨厚,应该也是被罗力给坑了”。

“对,杨厚一定也是参与其中”。

陈集原回过神来,很快调整情绪也是沉声说道:“没有杨厚帮忙,经略使自然不可能知道征税一事,杨厚也不敢开罪我陈氏,那罗力可真是觉得他聪敏无比啊”。

说到最后,陈集原也是言语讥讽的咬牙说道。

“他若不聪敏,如何能把你和杨厚给坑的晕头转向”,陈龙树轻斥一声。

然后也是深有感触的摇头喟叹道:“最后他还一石二鸟,既不用交税,还得到经略使的庇护,往日我还是小看此人了”。

“既然那厮已得经略使庇护,那这税也就只能作罢了”。

陈集原也是颇有谋略之人,自然明白应该如何应对,“只是被他摆这一道,只能日后再寻良机了”。

面前的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兄长,陈集原也毫不掩饰他的内心想法。

陈普光闻言只是摇摇头,轻声一叹,便是闭目不语,在他个人看来,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现在宗族的角度考虑,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笑了之,不然日后如何立足。

陈龙树沉思讲究,忽然抬头说道:“赋税可以作罢,这是遵从经略府之令,但我陈氏立足泷州百年,怎可由他这贼厮算计,待经略走后,二郎你直接领兵前往扶莱走一趟,以震慑罗窦,罗力若是聪敏,也该给个说法,你就权当练兵了”。

陈集原闻言直点头应着,心底对于父亲的安排也是极其服气,可谓是相当解气,非常符合他的脾性。

这或许也是陈集原以孝义闻名的原因之一,事父极孝,在他心里,他的父亲陈龙树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那么的正确。

陈氏父子三人对坐夜议,另外一边,驿馆前厅,也是烛火通明。

高冲坐在主位,左右田阳明、庞孝节等人作陪,只见田阳明眼神迷离,呵欠连天,但依旧是强打起精神故作聆听。

另有四位少年侍奉一侧,或是研墨铺纸、或是秉笔疾书、或是斟茶倒水、或者挑灯添油。

堂中的宝聪已经讲述一个时辰,只觉得口干舌燥,也是强撑着出家人的仪态,平淡祥和,不骄不躁。

只是再看高冲,依旧是兴致勃勃,即便是以宝聪的心态,也是不由得有些乱了心境。

高冲尽管心神沉浸其中,但是众人各自的神态他也看在眼里。

当即起身,对着宝聪深深一礼,“今夜劳烦法师了”。

宝聪闻言深呼一口气,长身一揖。

“行了”,高冲无奈的瞪一眼田阳明,“滚回去吧”。

田阳明如蒙大赦一般,噌的起身,脱口而出道:“我去送送法师”。

待宝聪等人走后,裴行俭揉揉发酸的手腕,将面前的一捆稿纸整理一下,递给高冲,“师父,师弟的字也不错,今后也让师弟执笔吧”。

突地谨闻言一个激灵,瞌睡醒来大半,不善言辞的他只得幽怨的看一眼裴行俭。

高冲拿起厚厚一捆稿纸,见其言辞严谨,全篇流畅贯通,也是极其满意。

闻言便是哈哈一笑,“你们这个秘书处轮流来执笔,谁总结归纳得最好,我就让他做秘书长”。

“秘书处?”四名少年再次听到一个新颖的词汇。

秘书他们倒是知道,自汉以来便有秘书监、秘书郎、秘书丞等人,掌秘要文书之官,即为秘书,秘书长还是第一次听闻。

“嗯,就是处理日常事务以及一些杂物的助手”,高冲目不转睛的看着稿纸,随口说道。

“这不就是舍人、记室之类?”裴行俭有些愕然。

高冲回过神来,直说道:“这么说吧,到达广州之后,若是人手不够,肯定要将一些事委与你们去做,这也是你们锻炼的机会,这不是出仕,我也不会给你们造册,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个磨炼的平台”。

四人闻言大喜,纷纷应诺。

他们全是聪惠之人,心里很是清楚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其他的名门子弟在出仕前也很难进入衙门实地磨炼,毕竟人言可畏,但在岭南这种地方,高冲即便如此安排,也无所畏惧,而他们这些经历将在他们正式出仕后成为宝贵的经验。

“对于西南夷,你们怎么看?”高冲一遍翻阅着手中稿纸,一边问道。

这是裴行俭根据高冲和宝聪之间的问答整理出来的记录,现在乍一看来,颇有些类似《论语》,高冲来问,宝聪来答,二人一问一答,内容涵盖广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六十一章 半岛局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六十一章 半岛局势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