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胸有惊雷,面如平湖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40|字数:8528字

高冲只是负手道:“会来的,这泷州、南扶州便有赖陈使君了,尤其是南扶州的俚僚,新附不久,其心不稳,陈使君可要善加安抚”。

陈龙树心底一凛,终于来了,忙不迭点头道:“这是自然,一定谨听经略之言”。

一路恭送到城外五里,看向经略府车驾离去,陈龙树松一口气,脸色逐渐变得沉重。

“现在看来,征税不一定有政绩,只需把经略使伺候好,比什么都强啊”,陈龙树自顾自说道。

身旁的陈普光兄弟二人听到这话也是神情有些不自然,虽然这话有些太过露骨,但是也别无他法。

你看宁纯,那不就是因为深得经略使信赖,便是接任都督之位,他陈龙树依旧是泷州刺史。

“阿耶,你着相了”,陈普光在身后淡淡叹道。

陈龙树面色一怔,正准备训斥,忽然听到陈普光继续说道:“经略使正是抓住你这个心思,故意拿捏,若是长久如此,或许陈氏永远达不到宁氏的高度”。

陈龙树、陈集原二人听得一愣,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

宁纯在高冲面前不卑不亢,即便官职品阶不及高冲,也是处于对等状态,宁纯向来是自称“我”,高冲也唤其表字纯和。

而陈龙树因为心思取巧,便不自觉的处于卑微的状态,在高冲面前自称“下官”,高冲也是一直称其“陈使君”,关系之远近,天壤之别。

想到这一点,陈龙树脸色铁青,毕竟身为父亲,面对如此剖析也是有伤颜面。

但是陈普光不以为然,只是负手看着天边白云,幽幽说道:“不过对于二郎,经略却是另眼相看,或许二郎便是转机”。

听得这话,陈龙树眼睛一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思路忽然明朗起来,立即转忧为喜。

“大郎说的有道理,高经略明显更加看重二郎,既如此,二州军政,今后全部交由二郎通禀经略府”。

陈集原听得一愣,但陈龙树面色郑重,不容拒绝。

“这是接近经略的绝佳机会,二郎你必须耐着性子,不可莽撞,这不仅是你的机会,也将是陈氏复兴的机会,你大哥一心向佛,与世无争,陈氏崛起的重任在你身上,你务必承担起来”。

陈普光无奈看一眼父亲,再看看陈集原,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同样无可奈何。

现在的陈龙树似乎已经丧失往日的城府,一味投机逢迎,每日里便是复兴陈氏、陈氏崛起、振兴门楣……这些话语成天挂在嘴边,好似魔怔一般。

其实陈普光已经说的足够明白,没有必要自降身份去讨好经略,只需要勤恳办差,如同宁纯一般,也可以受到经略赏识,相信经略也是如此心思。

只是当局者迷,陈龙树心里只有功绩,功利之心太重,反倒是落了下乘。

车驾在山间官道上继续行进,田阳明等人的话题也在于陈氏。

“那陈龙树当年和宁长真结拜,也是名震岭南,我在黔中也是多有听闻他的诺大名声,只是没想到他现在……”。

说到这里,田阳明摇摇头,啧啧有声,明显是对陈龙树很是失望。

庞孝节也是感慨万端,他对于陈龙树也不陌生,听得田阳明的话只得喟叹道:“人心是会转变的啊”。

高冲对于陈氏的态度也是相当明显,任由陈龙树百般讨好,高冲也只是公事公办,保持着不远不近的态度。

且不提心思通透的四名少年,田阳明、庞孝节二人也是看得真切,陈氏的未来在于陈集原,陈龙树始终没有真正得到经略使的重视。

对于他们的讨论,高冲不置可否,未予置评,只是转头看向身后。

队伍行进的速度不快,裴行俭坐在一匹驮马上,面前赫然抱着一块木板,手持一根木炭,不时左顾右盼的在木板上勾勒线条。

高冲对于他的秘书处也是极为佩服,他还没有产生这个思路,薛仁贵这位大师兄便最先提出勾画岭南地图,自钦州出发时便已经在进行。

虽是岭南地图官府也有存档,但绝对没有他们亲笔勾勒的这般细致,四名少年齐心协作,轮流执笔,互相印证补充,相得益彰。

“守约,过来”,高冲喊道,打断裴行俭的思路。

裴行俭闻言将画板递给身旁的突地谨,打马上前,“师父,怎么了?”

他们在途中先将山势地形勾勒在画板上,然后再驻营时誊在稿纸之上,如此一来,便可形成图册。

高冲也不避着田阳明等人,直接问道:“你觉得陈氏之中,何人为最?”

听得这话,田阳明举起手来,拍马靠近一些,积极回答,“自是陈家二郎,文武兼备,仁义忠孝,堪称泷州第一好汉”。

说罢之后,这厮恬不知耻的咧嘴大笑,继续补充道:“当然,我黔中田大郎也不差分毫”。

众人顿时哄笑。

裴行俭苦着小脸,沉思一番便直问道:“师父是问哪些方面?”

对于裴行俭的发散性思维,高冲并不意外,“都说说看,说错了不要紧,这都是自己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胸有惊雷,面如平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胸有惊雷,面如平湖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