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再见韦叔谐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46|字数:8634字

“别废话,到底有没有”,高冲脸色一黑。

高大挠头一想,然后说道:“郎君在金州时,蛮酋邓世洛赠送给二位小公子两柄匕首,就是镶嵌宝石的那两柄”。

“甚好,小孩子玩什么匕首,你去取来,我晚上正好送给玄福表外甥,对了,记得寻个礼盒装着”,高冲挥挥手说道。

高大嘴角直抽抽,应声下去。

位于城池里的军营并非全是帐篷,而是一排排的营房,再加上军府的署衙,高凉军府的统军和别将分别由高冼两家的人担任,他们在城中皆有住宅,便没有住在官署,正好方便高冲等人入驻。

见高大下去准备,高冲负手走向后衙,他想看看那四个小子计算得怎样了,虽然只是走一个过场,但高冲也真是对高州都督府下辖各州县的户册产生兴趣,毕竟在岭南,可以产生政绩的地方无外乎这几个,开地拓州,编户入籍等等。

刚刚跨过院门,高冲忽然脚步一顿,“玄福表外甥,韦玄福?”

高冲瞬间想起韦玄福是何许人也,说起来他重活高攸之这一世也跟韦玄福有些关联。

太原郡,晋阳城,晋祠。

韦玄福这人的经历也是有这意思,他的父亲韦叔谐曾任蒲州刺史、库部郎中这等要职,他的祖父韦瓒在前隋也曾担任尚书右丞,但韦玄福后来仅仅做到城门郎,后外放为兰台县令,一生没能进入中枢,其成就可谓是大不如其父祖。

但是韦玄福可能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不错,长子韦凑,先任洛阳留守,后任太原尹,这可是正三品的要职,洛阳和太原可是仅次于长安的陪都,晋祠也正是由韦凑主持修缮,还特意题字立碑,高冲对此印象深刻,其次子韦昶官至邓州刺史,也颇有官声。

两个儿子且不多说,名声仅限于史料,也不至于声名显赫,但是韦玄福的孙子可不得了,姓韦名见素,字会徽,先扈从玄宗入蜀,后奉命辅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等职,爵封豳国公。

不过那也是百年后的事,更何况历史进程已然改变,韦氏南皮房这一支还能不能有原本轨迹上那样显赫,还未可知呢。

高冲甩甩头,不再去想太过久远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将四个小子培养起来,足可以保证高家百年富贵了。

“不对,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你怎么得出这个数了?”

“哦对,还是师兄细心,我最是讨厌算术了”。

来到院中,便听见屋里四名少年激烈的探讨声,高冲会心一笑,推门而入。

“怎么样,算得如何了?”高冲径直来到空着的主位坐下。

只见案桌上全是散乱的户册,四个小子面前堆满稿纸。

“这是重要的户册资料,不得污损,快整理一下”,高冲看见这乱七八糟的一幕,也是头大。

四人忙是起身整理。

“师父,数据是没有问题的,其中白州的数据连年增长,对比去年更是翻番,只是儋州崖州振州等海外之地,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四人对视一眼,最终由大师兄薛仁贵起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高冲闻言也不意外,白州就是庞孝泰所在的白州,庞氏没有野心,作为当地大酋,也是一直积极推行编户入册,山中俚僚对于庞氏也是十分信赖,再加上庞孝泰善待乡里,从不鱼肉百姓,户册增加也是情理之中。

而儋州崖州等地,地处海外,也就是海峡对面的珠崖,即海南岛,那里地处偏远,当地局势更甚岭南,多族杂居,编户入籍推行缓慢也是情有可原。

高州都督府,下辖高、罗、春、白、崖、儋、林、振等八州,其中一半是荒芜之地,儋州、崖州等地便是前隋的珠崖郡、临振郡、儋耳郡等地,这里几乎只是名义上归属于大唐,属于真正的蛮荒僻壤之地,高冲现在分身乏术,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除非等到将来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否则仅凭农林牧渔业想要改变岭南海南等地,千难万难。

“将海南岛、也就是儋、振、崖等海外诸州的数目单独列出来”,高冲略一思索,便吩咐道:“然后今夜你们随我赴宴”。

四人闻言应诺。

既然要表态给朝廷看,既然要让韦叔谐二人起到抚慰作用,那我高攸之又要来做这个恶人了。

高冲也是觉得牙疼,他真是公忠体国的大忠臣啊。

驿馆里,韦叔谐二人洗漱更衣后,便在堂中闲聊饮茶,等候晚间的夜宴。

“常侍,我看高经略和冯氏关系亲近,好像也无需我们抚慰啊”,李公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言语间有意无意的提及高冲对冯氏的态度,似乎若有所指。

韦叔谐眼皮一抬,“我等才来不到一个时辰,你就看清了?”

李公淹闻言一噎,忙是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圣人命……”。

话还没说完,韦叔谐重重的将茶杯放在案桌上,“侍郎慎言”。

李公淹诚惶诚恐,忙是告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章 再见韦叔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章 再见韦叔谐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