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冯盎的危机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18:51|字数:8506字

两相对比,冯盎也是如此,忠心朝廷,没有野心,但是冯盎还是没有田宗显那般魄力,太过谨慎,多年来从未入朝拜谒,唯恐一去不返,这就是其中差距。

“那师父打算如何对付冯氏?”薛仁贵小心翼翼的问道:“冯盎毕竟忠耿,且未酿成大错,应不至于削职夺爵吧?”

“想什么呢?”高冲笑骂道:“那自是不可能,仅凭我跟他这份交情也是不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入朝,但我估计冯盎没那么胆略,只能转而其次,他那么多儿子,代表冯氏拜谒一下圣人,那总是可以的”。

这其中更是涉及到一个颜面问题,你即便是羁縻州,但你数年不入朝拜谒,那实在说不过去。这就如同普通人家的交际一样,你数年不来拜年,即便两家关系再好,那么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

驿馆里,高冲等人讨论着冯氏,都督府内,后衙,冯氏也同样在讨论今夜的事。

其中就数冯智戣最是激烈,从夜宴之上一直骂道宴会结束。

对于冯智戣的骂骂咧咧,冯盎也不以为意,没有阻止,更没有训斥,只是拧眉沉思。

“三郎,今夜之事,你是不是早有预料?”见冯盎沉默不语,身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是捻须问道。

冯盎排行第三,在冯府之中胆敢称呼冯盎三郎的人也仅有这一个,这人便是冼氏的家主,冼宝命,同样也是冯盎的妻兄,冼夫人的侄孙。

自冼夫人之后,冯冼两族几乎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这也是极其少见,毕竟亲兄弟尚有阋墙之时,两族竟能如此和睦,也是不得不感慨冼夫人的魅力。

“是也不是”,冯盎揉着眉头叹道:“还是有些出乎意料,没想到高攸之竟如此决绝”。

“你先前说唇亡齿寒,唯恐宁氏之事祸及冯氏,可是这个原因?”冼宝明皱眉问道:“难道朝廷真的容不下我等僚酋?”

“容不下便反了他!”冯智戣本来趴在案桌上昏睡,忽然一拍案桌叫嚷道:“那高冲狗贼,我冯氏向来不曾怠慢他,他竟敢、竟敢如此欺辱”。

“闭嘴”,听到这大逆不道的话,冯盎惊怒,见左右无人,冯盎便是吩咐道:“来人,将他嘴巴堵住,带下去醒酒”。

待侍从架着冯智戣退下后,冯盎面对大舅哥一个人,也是吐露心声。

“唇亡齿寒,只是其次,我数年未曾入朝,想必朝廷已是不满,这一次派遣使者前来抚慰,大加封赏,其中便有此意,我估计,这一两日,使者便该提出要求,只是我等已受恩惠,如何拒绝得了”。

冼宝明听完以后便是瞪大眼睛,直叫道:“怪不得如此厚赏,原来在这等着我们呢”。

先封赏抚慰,然后再说:你跟我们回京拜谒圣人吧。

如此一来,冯盎如何拒绝,去也不是,不去更不是,现在只看冯盎的抉择了。

“那三郎你打算怎么做?”冼宝明脸色沉重。

“我打算问计于高攸之,他不至于坑害我,我觉得他今夜举动,便是另有深意”,冯盎皱眉说道:“只是我有些猜不透,他做得如此决绝,莫非是真想将我罢官?可是仅凭海外诸州户册一事,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他肯定另有安排”。

“高攸之?”冼宝明脸色一变,“他可信吗?”

“只要他还打算在岭南执政,那就可信”。

听到大舅哥这个问题,冯盎反而自信一笑,“霸道震慑,那是做给朝廷看的,彼此心照不宣,他若是想立足于岭南,仅靠霸道,远远不够,他不是打算组建市舶司?我冯氏便有沿海数一数二的船队,若无冯氏支持,他寸步难行”。

冼宝明迟疑的点点头,然后问道:“那明日出征罗州,该如何配合?”

“自是倾力配合”,冯盎言辞笃定的说道:“谈贼老奸巨猾,这一次遇到硬茬了,高攸之用兵如神,对付一个谈殿,绰绰有余”。

“那你上次还让我莫要对谈氏尽全力”,冼宝明显然没有多少心计,直接将心里话脱口而出。

冯盎闻言一惊,忙是脸色一肃,沉声道:“兄长这话再不要说,只可惜烂在肚子里,否则将给你我两家带来灭顶之灾”。

冼宝明见状也是点头应着。

“谈氏,最好是由朝廷出面剿灭,其中多有曲折,也不再一一言明了”,冯盎慨叹一声,“还有冯暄,希望他莫要自误才是”。

罗州,在前隋时称石龙郡,冯盎之父冯仆便担任石龙郡守多年,实际上,罗州应该是冯氏的族望所在,因为冯盎父祖在罗州(即石龙)多年,只是冯盎的祖父冯仆后来任职高凉郡守,为稳固地位,与高凉本地豪族冼氏联姻,即冼夫人,从此立足于高凉郡(即高州)。

武德五年,废除石龙郡,设置罗州,其地域面积甚大,下辖十一县,即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等十一县。

后来武德六年,朝廷也觉得罗州辖地太大,便析出石龙、陵罗等六县,设置南石州,治所设在石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冯盎的危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冯盎的危机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