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赵德言献计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18:58|字数:8628字

在草原上,官大一级压死人,更是直接的体现出来,胆敢不敬,便是直接打杀,其他人也是无话可说。

比如各部族的首领,在中原王朝那也是相当于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皇帝接见这些重臣也是态度亲善,赐座赐茶,双方对等交谈,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和,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但在草原上,颉利可汗对各部族生杀予夺,随性而为,一言不合便可鞭笞,甚至打杀,对各部族任意欺凌,这便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则。

俟利发这个官职对于现在的赵德言而言,无疑是来得正好。

铺纸研墨后,赵德言提笔便是一封《突厥汗国赋税疏》,赵德言早有预谋,腹稿已在心中,洋洋洒洒的数千言,笔走龙蛇间迅速跃然纸上。

“来人”,赵德言将所谓的奏疏装封妥善,好生揣进怀中,起身大喊道。

帐外守卫闻言进帐,略一迟疑便是躬身拜倒,“俟利发请吩咐”。

这便是权势的力量,先前碍于颉利可汗对赵德言的看重,这些守卫对赵德言只是表面上的尊敬,实际上依然是看不起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汉人,现在赵德言摇身一变成为重臣,这些守卫便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待我去见可汗”,赵德言冷哼一声,负手说道。

“是”,守卫恭敬回应。

这时候的颉利可汗已经将要入睡,但听到赵德言求见,颉利还是耐住性子接见。

“你有何事?”颉利可汗打个哈欠,眯起眼睛问道:“若是前来谢恩,那就大可不必,你们汉人那一套太虚了”。

赵德言抿嘴一笑,“承蒙可汗大恩,在下无以为报,特来献上赋税疏,以解可汗燃眉之急”。

“什么书?”颉利可汗一愣,然后脸色一沉,寒声道:“本汗绝不去看尔等汉家的书籍,再者说,本汗有何燃眉之急?”

赵德言微微一顿,有些无语,只得说道:“非是书籍,只是一些关于赋税的策略,可汗即便不说,在下也是有所耳闻,去岁大雪,各部族受灾严重,当然,东部部落除外,现今漠北大乱,王庭征收的赋税已经是寥寥无几,若是长久如此,岂不是肥了各部族,而使王庭困顿?”

颉利可汗闻言顿时脸色郑重起来,缓缓坐直身子,面露愤愤之色,“你有办法解决?今年已是第三次加征,各部族只道穷苦,推诿不缴,你若有更好的策略可以使他们乖乖缴纳赋税,那快快道来”。

赵德言自信一笑,从怀中掏出那封“奏疏”,“在下确实有一些想法,还可汗请阅览”。

颉利可汗摆摆手,身后一名披甲的卫士上前接过转呈。

然而颉利可汗只是大概看过三五行,便将奏疏扔到一边。

赵德言心里一咯噔,只见颉利可汗揉着眉头说道:“你直言便是,看得本汗眼花缭乱”。

若在数年以前,年富力强的颉利可汗一定有耐心看下去,只是近年来,他的脾性愈加狂躁,属实是没有那个耐性。

赵德言心中再次生起鄙夷之色,对比当年的夏王,眼前的老迈暴戾的颉利可汗可谓是一无是处。

只是他可不敢表现出来,当即上前捡起“奏疏”,颉利可汗见状也是扬扬下巴,“坐下说”。

赵德言道谢过后,便是缓缓说道:“去岁白灾虽是严重,但据我所知,仅是漠北最为严重,漠南邻近南国,情况较轻,这也是薛延陀胆敢铤而走险造反的原因,因为漠北更加寒冷,受灾确实严重”。

颉利可汗闻言冷哼一声,似乎是对赵德彝这话有些不满。

赵德言继续说道:“当然,这也不是薛延陀犯上作乱的理由,薛延陀必须征讨。”

“既然漠南各部族受灾并不严重,他们还推诿拖沓,借口受灾,不缴赋税,这还是因为可汗太过仁慈,使他们将理由全部扯到受灾上面,逼得可汗没有合适的理由催征,尤其是东部部落,我可是听闻突利小可汗颇通商贾之道,在幽州开设榷场,跟中原互通有无,部落里的柴火盐巴布匹等物资堆积如山啊”。

颉利可汗听到这里,脸色阴沉,猛的一拍案桌,一双昏黄的眼睛死死盯着赵德言,“赵德言,俟利发,你是在这里挑唆关系吗?”

赵德言心里一震,面上只是摇头笑道:“可汗且听我说完”。

“这其中只是一个手段的问题,各部族借口受灾,无力上缴赋税,可汗也只得就此作罢,毕竟也不可能将他们往死里逼,但是可汗这般轻拿轻放,更加助长各部族的气焰”。

“说你的计策,莫要废话”,颉利可汗打断赵德言的话,直接说道。

“可汗可知中原的质库?”赵德言见状直接问道。

“质库?”颉利眉头一皱,“有所耳闻,便是抵押物品的地方”。

“正是,质库在中原南朝时期最早有僧寺经营,囊中羞涩之人,可将值钱的物品,诸如金银首饰、房宅地产等抵押给质库来换取银钱,但这种抵押可并非是价值对等的抵押,往往多是九出十三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九章 赵德言献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六百七十九章 赵德言献计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