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刘弘基的谋划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19:00|字数:8230字

“好,庇护这是自然”,刘弘基拍案叫好,“既如此,我有一个计划,就看摩会你有没有胆量实行了”。

“大都督请吩咐”,大贺摩会铿然拜倒,“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活路了,只要大唐愿意庇护我们,契丹各部任凭驱使”。

刘弘基脸上满是兴奋之色,“你们上前来”。

当即三人凑到一起。

“突利奉命北征薛延陀,到时候主力军一定是你们契丹各部,或可在交战之时,反戈一击,击败突利,再迎薛延陀南下,只要薛延陀南下,颉利老贼一定无暇顾及东部,只有突厥大乱,才符合我们的利益,你们觉得如何?”

刘弘基低声叙说,一番话说得二人惊诧不已。

李玄道皱眉说道:“这、一旦事泄,必将引发两国矛盾”。

“现在两国便没有矛盾吗?”刘弘基反问道:“将在外,需见机行事,现在局势,大利于我朝,有何不可为?”

大贺摩会重重点头,“契丹各部愿意遵从大都督调遣”。

刘弘基见状大喜。

然后大贺摩会继续说道:“其实突利那厮也不受颉利待见,若是突利兵败,引得薛延陀打进漠南,颉利一定不会轻饶突利”。

刘弘基听得再次兴奋起来,“那到时候有无机会劝说突利来投?”

大贺摩会一愣,“或许可行,不过大都督,那突利和颉利相差无几,同样暴戾恣睢,索取无度,即便他投大唐,我契丹各部也不愿再臣属于突利”。

刘弘基闻言笑道:“那是肯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只臣服于大唐圣人一个人”。

听到这话,大贺摩会也是终于安心,他也清楚大唐的政治体制,跟突厥截然不同。

在突厥,他们臣服于突利,突利再听命于颉利,简而言之,他们的君主便是突利,毕竟在草原上,千百年来便是这种部落依附的制度。

然而在大唐,如果敢说你的君主是你的上级的话,那就是陷你的上级于死地,中原王朝里,君主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当朝皇帝。

“那我这便回去,先将那该死的俟利发给打发了,然后便回应突利”,大贺摩会当机立断,也不拖沓。

刘弘基听得一顿,“俟利发?”

大贺摩会见状只得说道:“俟利发就王庭的参政官,是个汉人,叫赵德言,深受颉利器重,他不是善类,一直蛊惑或其他颉利倒行逆施,加征赋税,现在弄出一个抵押延缓缴税的政策,搅得草原上人心惶惶”。

刘弘基立即重视起来,“摩会兄弟跟我好好说一说这个赵德言”。

接下来大贺摩会就将赵德言的一些事迹如实道来,本来草原上各部落的习俗简单,治理简便,比如颉利可汗征税,直接命令各部上缴赋税就行,征战的时候就直接命令各部出兵,但是赵德言上任以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些繁琐的规制套用在突厥汗国,搅得天怒人怨。

更是制定出一些严苛的律法,强制推行,也是惹得各部落极为不满,比如放牧,先前各部落逐草而居,现在赵德言强制划分辖区,比如你契丹部落,只能限定在这一片区,不可随意出境。

按照他的说法,这是效仿汉时的封建制度,藩王不得随意离开封地,更有利于可汗统治。

待大贺摩会讲完之后,刘弘基二人一脸古怪。

“有劳摩会兄弟了,你且回去准备吧”,刘弘基回过神来,便是起身相送,“我在幽州等候你的好消息,顺便筹集一些布匹盐巴,回头给你秘密送过去”。

大贺摩会闻言大喜,拜谢离去。

堂中仅有刘弘基和李玄道二人,对视一眼,全部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疑惑。

“元易兄你先说”,刘弘基坐回榻上,伸手说道。

李玄道,字元易,比刘弘基年长五岁。

“若是老夫记得不错,当年伪夏窦建德的中书舍人也叫赵德言,河北清河人氏,应该是出自清河赵氏”。

李玄道捻须皱眉,迟疑说道:“只是伪夏灭亡后,这赵德言便不知所踪,也不知道现在突厥这位俟利发,是不是当年的赵德言”。

李玄道已经年货半百,自是可称老夫。

“竟有这人?我还未曾听闻”,刘弘基惊讶道:“元易兄从何得知?”

“弘基莫非忘了,老夫母族便是清河房氏”,李玄道笑道:“吾家自前隋开皇年间便迁居河南,老夫自幼也是多在河北河南往来,自是知晓”。

刘弘基恍然大悟,然后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听大贺摩会所言,那赵德言似乎是位庸才啊,整得突厥各部怨声载道,不过……这可是大利于我朝啊”。

李玄道这时摇头道:“这位赵德言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清河赵德言,但当年老夫熟知的那位赵德言可并非庸才”。

“他是清河赵氏的俊彦,曾举进士,后来也曾做到州郡佐官,投奔伪夏后,官至中书舍人。当年王师兵进洛阳城,王世充求援于窦建德,便是赵德言和刘彬二人力劝窦建德出兵来救洛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六百八十一章 刘弘基的谋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六百八十一章 刘弘基的谋划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