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在占据拜城之后,被洗脑的拜城人并没有放弃抵抗。
经常会有落单的汉军士卒被拜城人偷袭。
当一名汉军都伯死在偷袭之下后,马汉彻底被激怒了。
他先是封锁了整个拜城,随后下达了残酷的屠城令。
“给某杀,凡有高于车轮者皆斩……三日不封刀!”
残酷的大屠杀整整持续了天天,随后汉军又点燃了整个城市。
原本繁华的拜城彻底消失在了美丽的火光之中……
“汉秉威烈,总率万国......四方胡虏,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这个宣言也随着这场战争和拜城的故事传遍诸国。
骊驹之死和拜城之屠为这次战争划上了句号。
此战之后西域南部诸国,再也没有敢与汉军对抗的国家。
匈奴人的势力终于被逐出了南西域地区。
战争结束,摆在大汉面前的就是如何处置龟兹和姑墨两国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暂时还不是张越可以自行处置的。
他派兵控制住了两国后,立即让人写好战报连同骊驹与姑墨王的人头一同送去长安。
接着就是等待皇帝和长安下一步的命令。
……
张越率军与骊驹的联军进行大战时。
李广利率领的汉军主力军团与且鞮侯单于率领的匈奴大军在余吾水南岸同样爆发了一场大战。
历史上这一战李广利率兵与单于大军连续交战十余日后,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兵而还。
这一时空因为张越的乱入,汉军在河西四郡的屯田大获成功。
汉军携带的粮草更多,因此大战也比原时空更加激烈。
双方这一次大战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匈奴人被迫退到余吾水以北,但汉军也就仅限于此了。
李广利虽数次率军渡过余吾水,但最后也都被击退。
无奈之下,李广利只得引军而还。
从五原出塞的韩说所部,则压根就没有遇到匈奴人,当收到李广利退兵的消息后,也率军退回了五原。
从雁门出兵的公孙敖在草原上遭遇到了匈奴左贤王部的主力。
公孙敖不愧他百败将军的名头,双方激战三日,公孙敖作战失利,士兵死伤大半,不得不撤兵而回。
说起公孙敖此人在大汉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虽然能力一般但后台却很硬。
他出生于北地郡义渠县,最初以骑郎的身份侍奉皇帝刘彻。
公孙敖与汉武帝宠妃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关系很好,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怀有身孕,引起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嫉妒。
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刘嫖意图杀害正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
公孙敖听到消息后,率领壮士赶去救下卫青,使得卫青免遭一死。
有了这样的关系公孙敖从此平步青云。
卫青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也竭尽所能帮他获取战功。
短短时间他就由小小的骑郎升为骑将军。
元光六年(前129年),他与骁骑将军李广等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
结果惨败,损失了七千骑兵。本来应该被斩首。
在卫青请求下皇帝才改为缴纳赎金恕罪,不过也被废为庶人。
卫青担任大将军之后,想起了这位救命恩人,又把他提拔为军中校尉。
元朔五年春天,公孙敖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因战功受封合骑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元朔六年,公孙敖担任中将军,随同大将军卫青两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但未立战功。
元狩二年夏天,卫青又举荐他为将军与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兵,攻打匈奴。
结果公孙敖居然在沙漠中迷路了,而霍去病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抵达祁连山,歼灭匈奴三万多人。
公孙敖因延误与霍去病约定的时间,再次判处死刑,这一次还是大将军卫青把他保了下来,只是缴纳赎金废为庶名。
元狩四年,公孙敖再次担任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但没能立下战功。
着名的受降城就是公孙敖在太初元年的时候修建的。
这一次皇帝命他出塞,是对他给予厚望的。
匈奴左贤王所部实际上在卫霍时期就已经被大残了。
如今的匈奴左贤王实力其实也就与匈奴小王差不多。
他这次率领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实力要远在左贤王之上。
皇帝这次让他出塞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想让他接应李陵回国。
没想到的是,还没有见到李陵的踪影,他就被匈奴人击败了,不得不退回雁门。
公孙敖这一次打了败仗,无功而返,甚是害怕皇帝的惩罚。
就在这时有部下回报,有一李姓将军在单于庭帮助匈奴训练士兵,打造兵器。
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公孙敖没有派人核实便上奏皇帝说:
“李陵教单于制造兵器,以备汉军,所以无所收获。”
李广利得知公孙敖所做之事后,也同样上书言,“李陵为匈奴制弩练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