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一边静静听着马适建之言,一边慢慢品尝着杯中的茶水。
四人的疑虑他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他刚刚收到丞相的信件时也是同样的心态。
张安世澹然道:“如此说来,若是有陛下的诏命,执金吾同意行此事了?”
马适建在心中计较一番后道:“若有陛下诏命,某自当遵循!”
张安世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杨敞。
杨敞同样道:“某与马公一致,若是右将军能请来陛下诏命,某自当遵从!”
水衡都尉吕破胡见杨敞与马适建都答应了下来,自然不会有反对意见。
中郎将范明友乃是霍光女婿,对贤良文学近段时间来的行动早就愤愤不已,若不是霍光拦着,他早就打上门去了,自然也不会反对。
张安世此时哈哈一笑,“既然诸公皆无反对意见,那就静待陛下诏命吧!”
杨敞四人闻言,心中却是颇感矛盾。
他们既希望能等来皇帝的诏命,又希望皇帝的诏命永远不要来。
……
张安世说出这句话时,丞相车千秋正好被抬着送进了未央宫。
“丞相今日怎么亲自入宫了……有事派人通传一声即可……”
皇帝闻听车千秋入宫,亲自到了宫门处迎接。
车千秋勉强笑了笑:“臣已经时日无多,再不来看看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皇帝知道车千秋入宫肯定是有大事,因此直接陪着车千秋入了宣室。
与此同时丞相再次入宫的消息也如同风一般刮遍了长安。
长安城中诸大臣、列侯、贤良文学都在猜测车千秋此行的目的。
不过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车千秋临死之前向皇帝交代后事。
一些人则按照这一年多来丞相的行动暗自猜测丞相是否又要针对霍光。
但事实却与众人想的相反,车千秋与皇帝屏退众人后,却是劝说皇帝清洗长安地区的贤良文学。
“陛下还没有想明白吗?”
丞相车千秋勉强抬起身询问皇帝。
皇帝面色复杂的道:“真的必须行此事吗?”
车千秋面色严肃的道:“陛下欲保全社稷呼?若是陛下欲保全社稷必须行此事……”
皇帝仍然迟疑不决:“何至于此?”
车千秋叹息道:“陛下可知,贤良文学之言行已经动摇了大汉的根基……”
“若是不及时处理,恐将引起社稷动荡……黎民不安……”
皇帝仍然沉默不语,他心下还是认为车千秋不过在危言耸听。
或许这里面也有一些赌气的成分在,他不相信偌大的大汉离开了大将军霍光就不行了。
车千秋毕竟是老狐狸了,一看皇帝的表情就猜到了皇帝所想。
他屏退左右后向皇帝直言道:“臣知陛下所想……陛下以为我大汉缺了谁都可以继续运转……”
“陛下所想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但陛下却不该放纵贤良文学……”
皇帝闻言面露若有所思的表情。
“丞相之意朕明白,贤良文学代表的乃是豪强利益……彼辈只可利用但不可使其掌权?”
车千秋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陛下果然聪慧……翌日必为明君……”
他歇了一口气继续道:“贤良文学之罪并非是鼓吹奉还大政……陛下当知臣亦是支持奉还大政的……”
“然此辈如今却欲行兵变之事,若彼等成功,又将至陛下于何地?”
车千秋说到这里,皇帝已然是面色大变。
皇帝对贤良文学其实是颇为了解的,在加冠之前他实际上一直在打压贤良文学和他们身后的豪强。
如今扶植这些人也不过是为了压制霍光,早日掌握真正的大权。
皇帝很清楚,若是贤良文学通过兵变夺取了大权,他这个皇帝恐怕将变成真正的傀儡。
按照贤良文学的政治理念,用不了多久,长安就将失去对地方诸郡国的控制。
车千秋这时继续道:“若是彼辈掌权,必罢先皇帝以来诸政……届时某恐天下皆反……”
皇帝此时显然已经被说服,不过皇帝的尊严却让他一时难以改变态度。
车千秋这时又添了一把火,“燕王、齐王、淮南王等皆是贤良文学推崇之辈……”
皇室闻言不再犹豫,立即按照车千秋所请下达了诏书。
车千秋随后也在诏书上加盖了丞相的大印。
完成必要的程序后,皇帝命黄门令亲自把诏书送至右将军张安世处。
随后他又命卫尉刘噼强关闭宫门,隔绝中外。
看到眼前加盖了御玺和丞相大印的诏书,张安世等人不再犹豫立即采取了行动。
执金吾马适建在杨敞的协助下立即关闭了长安诸门。
水衡都尉吕破胡与张安世则领兵入长安大索。
中郎将范明友则领兵奔袭左冯翊捉拿贾胜胡。
霍光以及他的大将军幕府则提前离开了长安以方便张安世等人行事。
因为行动迅速突然,张安世等人在长安的行动非常顺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