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原之战17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7 20:18:29|字数:4498字

杨永明带着崇祯向身后看去,只见一匹高大的马匹后面拉着一门重火炮。

只不过这门重炮和崇祯以往所见的并不一样,以往的火炮做出来后,组装好就是固定死的。

比如说你想要将这里的火炮调到其他地方去,那么就要将它拆散,然后用马车运到指定地点。

最后再将它重新组装起来,可以说是麻烦至极,因此这个时候但凡是威力稍大点儿的重炮。

一般都是放于城墙之上守城,或者其他重要地点的防守上,很少会将重炮用于进攻的战场上。

而眼前的这门火炮和崇祯以往所见到的完全不一样,看这门火炮的大小及壁口的厚度,包括他的炮口。

崇祯可以确定,这绝对是他以往所熟知的重火炮,可是杨永明却将这种重火炮带到了这里。

要知道这一路过来可不好走,最重要的是一眼看过去,这种重火炮居然有足足十几门。

另外让他感到怪异的是,眼前的火炮和他以往所见的并非完全一样,火炮和一个铁架子融为一体。

两旁还有两个比火炮本身还要高出小半截的轮子,这其实就是杨永明根据后世火炮的样式所设计出来。

杨永明看着一脸震惊又带着疑惑的崇,在其身边先是小声道:“陛下,这是我按照后世火炮所改进的。”

而后又用正常声音道:“陛下,大炮在经过如此改进之后,便可以随同大军作战。

诸位想象看,以后我军与敌军作战时,我军阵前摆放着十几二十门,甚至是上百门红夷大炮。

在开战之前或者敌军冲锋时,来上一轮齐射,那将会是何等的场景,战场上对于我军的帮助又是何等的大……”

听完杨永明的话,还不等崇祯做出什么反应,周边的孙传庭等将领一个个已经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赞叹之声。

看着眼前的大炮,似乎是看到什么绝世美人一般,眼睛都不眨一下,他们作为常年领兵打仗的将领。

自然明白这种强大的火器,若是能成建制的列装于他们的队伍,对于整个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正当其余人还在惊叹于杨永明的奇思妙想时,这时孙传庭却注意到了众多火炮中其中三门比较另类的‘火炮’。

说另类,是因为整个炮身除了两侧的轮子以外,都被厚实的布匹给包裹住了。

但是从其形状及轮廓来看,整体上和其他的大炮基本一致。

孙传庭指着那三门‘火炮’一脸好奇道:“郡王殿下,这三门大炮为何要包裹的如此严实?”

众人听到此话,纷纷顺着孙传庭所指看去,崇祯看着那三门另类的大炮也是一脸好奇道:“永明,这三门大炮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面对众人的问话,杨永明此时则是笑而不语,随后只是示意了一下,让几名锦衣卫上前将布匹解开。

没多久这三门大炮的真容便露了出来,崇祯带领众将围了上去,众人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脸新奇的模样。

没办法,眼前的东西和他们原本在脑海中所预想的大炮完全不一样,若是如之前一般光看外形,那和大炮几乎是别无二致。

可现在没了布匹的遮挡,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不同,首先说‘炮口’,他并非如其他火炮一般是一个大的炮口。

他的炮口是由多根火铳一样的枪管所组成,细细数之共有十根,在其靠后上方有一个口子,似乎是用来装弹的。

在‘炮身’的右后侧的位置有一个转轮,孙传庭试着转动了一下,前方的十根枪管也随之缓缓转动了起来。

这一幕看的众将领是大为惊奇,若是有后世之人在这里一眼便能看出,这眼前的东西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加特林机枪。

杨永明所做出来的这个,便是最早的手摇式加特林了。

“永明,这炮不像炮枪不像枪的,这到底是何物啊?”

众人此时也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杨永明。

杨永明微微一笑:“陛下可曾还记得在京城时臣所说的秘密武器。”

听到杨永明的话,崇祯略微回忆了一下:“这莫非就是永明你所说的秘密武器?”

“没错。”杨永明点了点头:“这便是我之前与陛下所说的秘密武器,他并非是大炮,而是属于火铳一类。

大家可以理解为三眼火铳,三眼火铳可以进行三次的连续射击,眼前的这款火器便如他一般能够连续射击。

当然了,真要比起来三眼火铳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杨永明笑了,随即便给众人介绍了一下加特林的性能:“这款火器我是专门用精铁所打造,尤其是枪管部位。

全长一千零七十九毫米,枪管长度是六百七十三亳米,一共需要四个人操作,共十根枪管。

它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近一千米左右,它的有效射程也有六百米左右,最后他的最高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射击四百发。”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猛然倒抽一口凉气,哪怕是刚刚听到他的射程最大能够达到一千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原之战17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原之战17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