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江东变故

作品:我在汉末戏天下|作者:方格化石|分类:穿越|更新:2023-01-05 18:58:07|字数:6180字

而随着刘辩在洛阳坐稳朝堂,逐步把握住了主动权。

《洛阳民政》也随之开始发力。

从洛阳新貌到制度改革,从鼓励商事到关注民生,从轻赋薄徭到完善刑律,1个经历了百折不挠,浴火重生的大汉朝堂形象,终于得以回归政令清明的秩序。

没有1句话提及天子刘辩,却处处都让人意识到了,这个曾经只存在于传说里的“傀儡皇帝”,真的是不鸣则已、1鸣惊人。

这1列革除利弊,不遗余力大力扶持农桑民情,义无反顾整肃朝堂乱象的政策,每1件都很形象的刻画出了,1个精明干练又不失魄力和霸气的明君之相。

掌控舆论渠道的影响力,终于也露出了它本该具备的显赫地位以及存在的价值。

让无数朝臣和权贵世家为之侧目。

小说。app<,。a^^^pp。

他们1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份叫做报纸的重要性所在。

那是可以完全颠覆整个大汉话语权的存在,谁掌握了它,无形中就等于是掌握了天下的舆论大势。

而这种势,以前确实由他们这些士族所掌控的。

就因为这个,有的人开始心惊肉跳又惴惴不安,有的人则是觉的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但同样也会有人,为此而不动声色却满怀期待。

但是不管怎么说,天子刘辩东归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洛阳民政》也同样还是以每月1期的速度在刊印发行着。

然而就是这么几期的内容,却还是宛若在烧红的烙铁上,泼上了1瓢凉水,瞬间腾起了大片的蒸汽与烟雾。

直接引起了轩然大波。

像袁绍和袁术控制的地盘,或者益州、辽东等地,甚至都开始严查随着商队而散播开来的《洛阳民政》了。

这1方面突显了这份报纸在影响力上的渗透,另1方面,也侧面印证了这些割据势力对于这种渗透的忧惧。

只是很可惜,对于刘协业已逐渐搭建完善的传送渠道而言,这种盘查和阻拦显然是力有未逮的。

~&

所以显而易见的,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也只能尽量《洛阳民政》在明面上的传播,却无法制止它们无孔不入的散播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正因为如此,在这份影响力的推波助澜之下,刘辩也真正意义上正式站到了前台,得以履行1个真正帝王的权力。

5月,刘辩征召郑玄、蔡邕、黄承彦、张机等人为太学祭酒,重立太学各堂院,置翰林院、文学院、武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堂院。

差点儿直接把整个伏波岭学塾给搬空。

毕竟,自从董卓两年前裹挟整个洛阳迁徙长安开始,整个太学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这却并不是它第1次的没落。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由5帝时期的成均、夏朝的东序、商朝的右学、周朝的上痒演化而来。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

但是在王莽乱政时期,因为礼乐崩坏,典籍散落,4方学士怀协图书而遁逃,太学也随之0落。

光武帝刘秀徙都洛阳之后,戎马未歇,即先行文教,再次起营太学,访名士大儒,求经典阙文,4方学士云聚洛阳,再兴治学之道。

读者身

至汉质帝时,已建成240房,1850室,太学生人数已逾3万余人。

这次又经过刘协再次的重修改建,进1步扩大了整个太学的规模。

甚至还另外建造了1栋5层高的混泥土藏书楼,楼内图书全部都是纸质书籍,算是1下子彰显出了文气所聚之地的逼格。

毕竟,这样的藏书量,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虽然很多孤本珍藏原件,还依旧保存在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地,但其实很多都被刘协用纸质书所刊印出来了,然后1股脑的给塞进了太学的藏书楼。

当然了,有些不能面世的典籍和御物、符岫、卷轴画卷什么,就没必要刊印了。

反正有了这近10万册的藏书量,在这个年代已经足够惊爆世人眼球了。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听到这样各数字,估计有心脏不好的,闹不好就得当场昏厥过去。

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个人或者1个世家之力,就能做的到的事情。

而刘协,就是要以此进1步让皇兄刘辩,掌控住教化天下的文道,进而为接下来的“科举”打牢固坚实的基础……

p

……

刘辩在洛阳忙的有条不紊,江东之地,也没有维持住好不容易相对平稳的局势。

所以就在6月中,深感时不我待的袁绍,还是最先发难了。

目标,毫无疑问就是镇守豫章的孙坚。

双方在彭蠡泽1带展开了连番大战,水、路两军你攻我守,难分彼此。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战局会因此而僵持1段时间的时候,江夏黄祖从下雉再次沿江杀入柴桑,直接打破了这种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汉末戏天下》,方便以后阅读我在汉末戏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江东变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汉末戏天下第一百七十章 江东变故并对我在汉末戏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