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夏收将至

作品:重活,1980|作者:柳一条|分类:现言|更新:2022-11-26 10:12:16|字数:4492字

很快,三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也悄然来到了八二年的六月份。

这个时节,正是豫东平原小麦成熟、夏粮将收的好光景。

同时,这也是豫东地区土地分配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年份。

这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道目光一直都在盯着豫东这个产粮大省。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都在盼着这次夏粮的丰收,盼着土改之后的豫东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

国家,省里,乡里那些大人物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活在刘家店的村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他们自己的心情却是随着夏收的逐渐临近而变得日益欢喜,脸上的笑意盈盈,眼中也蕴满了希望。

地头里,每天都有人会坐到很晚,一脸深情地看着田里黄澄澄的麦子,心满而意足。

要丰收了!

今年小麦的成色全都极好,结杆粗壮,颗粒饱满,一看就知是壮苗的时候给足了水份与肥料。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农人甚至都已经开始在心里估算起了一亩地的大概产量,脸上的笑意与满足也就变得更深了。

这还只是夏收,就能让他们手中多有余粮。

若是再加上麦收之后的秋茬儿,不管是种玉米还是红薯,哪怕是种上萝卜、白菜,也能保证他们过上一个富裕的年关。

接下来的一整年,他们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对于已经在饥饱线上挣扎了许多年的农村人而言,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吃饱饭更让他们感到开心快乐的吗?

更何况,这些能够填饱他们肚子的粮食,还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手耕作并收获出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十足啊。

这几天,张桂兰也是时常坐在地边的田埂上半天不回家。

眼看着这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成熟,一派丰收之景,她在心中欢喜的同时,也多少感觉有些焦虑。

马上就要收割了。

可是这六亩地的麦子,要是全靠她一个人来收,就算是割上七天八天也未必能割得完啊。

更何况,收割麦子还只是小头。

把麦子收割完后,还有盘场、打谷、碾穗、除杂、晾晒、装屯入仓等一系列的活计。

只凭她一个老婆子,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做得完?

好天不等人啊。

天知道老天爷哪天会飘来一阵雨,一瓢雨水就把满地的粮食给祸祸了。

所以,每年夏收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农人都是在抢收。

抢的是什么?

抢的就是要在老天爷下雨之前,把已经完全成熟的粮食收打归仓。

只有要把地里的粮食全都晒干了入了仓,农人们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而这个收割、打场、晾晒的过程,在这个没有收割机也没有脱粒机的时代,少说也得半个月才能落听。

张桂兰之所以着急忧虑,就是因为她知道,如果仅靠她一个人的话,就算是给她一个月,她也未必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完。

如果在这个期间下了雨,遭了潮,没来及入仓的小麦铁定是会生芽的呀。

那样的话,她这几个月的辛苦岂不是就白费了?

别到时候,连该交给国家的公粮都凑不出来。

可是如果让她去求三个儿子,强势了一辈子的她又有些拉不下脸面。

老大、老二、老三他们不但已经跟她分了户,而且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先后搬离出了老宅,住进了他们在新宅基地上盖起的土坯房里。

现在,三家各过各的,每家也都有五六亩地要打理。

老三家媳妇儿更是还要背着娃娃下地忙活,谁有功夫来搭理她这个老太婆?

所以,眼看着地里这么多的粮食马上就要成熟收获。

原本应该高兴的张桂兰,反而一天天地变得沉默忧虑了起来,每天在地头一坐就是大半天,很晚才会回到家里来。

奶奶这几天情绪的变化,自然也让一直在奶奶家蹭吃蹭喝、整天都跟在小姑屁股后面玩耍的李东升给看在了眼里。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奶奶现在心里在忧虑的是什么。

夏收将至。

可是不管是大伯家,三叔家,还是他爸他妈,都没有主动跟奶奶开口讨论过夏收的章程。

奶奶心里着急,却又放不下以前大家长的面子,不愿主动去跟三个儿子去商量如何夏收。

事情就这样僵在了这里。

说起来。

关于这件事情,李东升还真在老爸老妈在晚上聊天的时候,听他们提起过。

夏收不比平时的小活,可以慢慢地磨慢慢地干。

这抢收粮食可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自然是越快越好。

所以不管是李向荣还是朱秋燕,都更倾向于一大家子集中力量一起抢收。

人多力量大,且一家人只需要打一个大谷场就够了,所有的麦子全都集中在一起碾压、晾晒,能省下不少的时间。

同时,这样也能帮助老宅把地里的粮食收了,不让老娘太过作难。

只是当李向荣挑头,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大李向军与老三李向光二人提起的时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活,1980》,方便以后阅读重活,1980第二十四章 夏收将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活,1980第二十四章 夏收将至并对重活,1980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