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性命与功业名声都能保全的是上等,名声被人诟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是中等,功名可让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是下等。”
啪啪啪~
嬴成蟜连连点头,鼓掌称是。
在这个社会普遍认知中,名声比性命更重要的时代听到蔡泽这一番言论,很是不易。
“纲成君所言大善,深得我心也!”
蔡泽也很有同感,他一直认为自己善于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是好事,但一直被人诟病。
今日得到了嬴成蟜的认同,虽然他看不出嬴成蟜是真心以为还是嘴上附和,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心中有了三分欣喜。
当下抓住了嬴成蟜“称善”的这个缝隙,趁势说:“商鞅,吴起,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忠诚建立功绩那是令人仰慕的。闳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辅佐周成王,难道不也是竭尽忠诚极富智慧吗?按君臣的关系而论,商鞅,吴起他们比起闳夭、周公来怎么样呢?”
闳夭是西周开国功臣,是周文王姬昌的四位挚友之一。
《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姬昌能够回返西岐都是闳夭的功劳,姬昌一直感激闳夭的救命之恩,对其有求必应。
周公是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当时周成王才十二岁,周公受周武王委托代为执政。
在此期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制定儒家一直想恢复的周礼,在周朝有偌大声望,就是废了侄子周成王的天子位也轻而易举。
曹操《短歌行》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便是言周公治理天下是众望所归,世人都爱戴他愿意服从他的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周成王满二十岁到了还政的时间。周公对权势没有丝毫留恋还政给侄子周成王。
是以虽然秦孝公很信任商鞅,楚悼王也很信任吴起。
但和周文王和闳夭,周成王和周公这两对君臣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嬴成蟜看遍了当朝书籍,对一些大事都是知悉的,立刻道:“商君,吴起比不上闳夭、周公。”
蔡泽说:“既然这样,那么陛下慈爱仁义信用忠臣,厚道诚实不忘旧情,情义深厚不背弃功臣,在这些方面比起孝先公,楚悼王来怎么样呢?”
有句话叫活人永远比不过死人。
秦孝公,楚悼王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对商鞅,吴起不利。
现在始皇帝还活着,虽然说出了“功臣若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的话。但只要始皇帝没死,就有杀害人臣的可能性。
那在信任人臣这点上,就不能说始皇帝比秦孝公,楚悼王强。
蔡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嬴成蟜翻着白眼不好言语。
嬴成蟜完全能强词夺理说陛下要强得多,但那是竖子行径。想要收服人才,靠插科打诨的不行的。
蔡泽见嬴成蟜一直不说话,便道:“如今陛下亲近忠臣,是超不过秦孝公,楚悼王的。而且你的身份也不同,你是王族。虽然你施展才能,努力替陛下解决危难。整治国家,中央集全,增强兵力,排除祸患,消除灾难,拓宽疆域,增种谷物,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
“加强陛下权力让陛下坐拥天下。陛下威势横贯古今,震动海内四方,功劳显扬于万里以外的地方,声名光辉灿烂,流传千秋万代。在这些方面,就是商鞅,吴起两个人加起来都不及。陛下给予长安君的信任恩宠也远超孝先公予商鞅,楚悼王予吴起的。
“但这都是一时,陛下亲近忠臣,不忘旧情比不上孝先公,楚悼王,终有薄恩之时。而长安君的功绩以及受到的信任,宠爱却比商鞅,吴起还要重。文至相邦,武到国尉,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官职了。
“泽听说长安君又长宿在楼台,长安君府的富有耶是商鞅,吴起家财的十倍百倍。长安君本就被昭襄先王属意为王,陛下不会忌惮?臣可进王,此乃大忌。长安君如今权势仅次于王。
“正所谓太阳升到正中就要逐渐偏斜,月亮达到圆满就要开始亏缺,事物发展到鼎盛就要衰败,这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常规。进退伸缩,附合时势的变化,这是圣人恪守的常理啊。
“长安君且看翠鸟,鸿鹄,犀牛,大象这些动物。前二者飞于人不能上之天,后二者虽落于地但其力较人远甚。它们本应远离死亡,但只要人布下诱饵,依然能够把它们杀掉。它们之所以死亡,其原因就是被诱饵所迷惑啊。对于长安君而言,功绩就是这份有毒的诱饵啊。
“像苏秦、智伯那样的机智多谋,不是不能够避开耻辱远离死亡,可是他们之所以死于非命,其原因就是被贪得无厌所迷惑。因此圣人才制定礼法,节制欲望。
“向百姓征收财物要有限度,征用百姓既要按时节,也要有节制。所以心志不过分强求,行动不骄横无理,时时事事严守制礼节欲的原则,而不失掉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