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
韩信嘀咕一声,脑中闪过李信生平战绩。
秦王政五年,秦国俘虏韩王安、灭亡韩国后,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共同包围赵军,并一举攻破赵国。
秦王政七年,荆轲刺秦,秦王大怒,伐燕。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坚守。
不久,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李信率军紧追不舍,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
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并斩其首级,献给秦国,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信任。
秦王政八年,秦兴师伐楚,李信率军二十万攻打平舆,蒙恬率军攻打寝丘,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
然而,楚国将领项燕率领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趁其大胜大意之际,联合昌平君突然袭击,大败李信的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名都尉,李信大败而逃。
“喜欢追击,顾头不顾腚,冒进的蠢货!”
韩信轻蔑一笑,自言自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不仅熟读兵书,更能将大秦的所有将军打过的仗都背下来,根据行军风格和个人品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上将军,我领千人来断后!秦军马快,我们跑是跑不掉的!”
一个都尉开口请战,满脸视死如归。
濒临东海,不和胡人地盘接壤的齐国马匹不良,远没有秦国的好。
秦国不仅有自己的马场,还从匈奴、东胡、月氏国买良马配种。除了胡服骑射的赵国和苦寒之地的燕国,秦国的马是最好的。
“看看秦军穿的什么甲胄,拿的什么武器,再看看你自己!你怎么挡?一个回合你这一千人就要死上一半!”
韩信说话毫不留情,身体随着骏马疾驰而起伏,再一次回头视之,距离又被拉近了不少。若不是他们起步早了一些,现在已经被追上了。
“穿这么重的甲还能跑这么快,这不只是马不如秦了,人也不如秦,这些秦军骑术在我军之上。”
马蹄声不断,都尉喝着风咧着牙,心有不甘,这些秦狗的马术什么时候这么好了,快要赶上赵国了!
秦以步兵闻名,不以骑兵。
“不管他们,按照我给的路线走,就能避开秦军!”
就在此时,忽有箭矢破空的尖锐之音,韩信立时惊诧回首。
马上射箭,是精锐骑兵中的精锐,十人中不见有一个。
百来人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三千齐军都是老兵,都知道射箭的声音,全都回头去看,瞳孔收缩成针。
就见天色一暗,密密麻麻的漫天箭羽挡住日头。
这哪里是几百支?至少是数千支!
箭羽簌簌落下,如同下雨。
好在两军距离还远,不能点射只能抛射,齐军只损失了不到十数骑。
“若不是秦国骑兵精锐尽出,就是他们身上有物件能提升马术!”
韩信眼神炙热,瞅着身后的秦军比看到金银珠宝和不着衣的美人还要欢喜。
“甲胄、武器、能提升马术之物,都是好物件啊!”
远方传来秦军喊话。
“降者不杀!下轮的箭就不是射向天了!”
李信牢记二皇帝嘱咐,能抓活的就抓活的。
距离没到,提前射了一轮箭。
韩信不睬,果断下令。
“绕行穿林!”
三千齐兵拐了个大弯,纵马入林,有树林遮挡,弓箭威力大大缩小。
而且这片树林是齐军来时藏匿过的地方,韩信选的逃跑路线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韩信身子伏低,趴在马背上,以免撞到树枝等杂物,吩咐军队按照来时线路跑。
“李信,你会进来嘛?”
齐军在前先转大弯,而秦军在后,只需绕个小弯路,两军距离迅速拉近!
眼见齐兵入了林中,踪影依稀可见,李信心头起了丝犹豫。
逢林莫入,会不会有陷阱在里面?
林中树木虽然还没生出枝叶,视线受阻不严重。但要是地上全铺绊马索,以骑兵的高速度,绊倒马,人非死即伤。
若他有万人倒也不怕,可他为了效率,从大梁城内领的万人兵分三路。
知道是齐国军队,皆偏转角度向东方追击,走的都是秦军占领区域缝隙,恰好其所领三千余人发现了这支齐兵踪迹,剩六千余人正在往这个方向赶。
“沿着这片树林,包过去!”
李信勒马停林前,望着齐兵隐约背影下令,冒进给他带来过深刻教训,二十万秦军葬身楚地,埋骨他乡。
这片林子并不大,绕一点路就绕一点路,若是这群齐兵跑出了林子就继续追,若是不跑出来,就等大军一到步步推进,瓮中捉鳖!
他已不再是过去的李信,不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魏国已亡,现在这是我大秦的土地,你们拖得越久,越逃不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