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庶出之谋

作品:汉末波涛|作者:夜郎煮酒|分类:历史|更新:2022-12-22 12:20:52|字数:5336字

王庶离开羌人营寨就卸下了伪装。

王氏因为与东羌人合作行商,也是发现了这个沙漠深处的绿洲,早年就在此建立了一个简易的商寨。

如今全族遭逢大难,这个极其粗糙的寨子也就成了王氏侥幸逃脱的人绝佳的避难之处。

远在京城的家主王允,大意之下没有给整个族中有任何提前的安排,不但导致雒阳主宅中包括王允大儿子王盖、二儿子王景以及几个女儿和家中其他一干人等全数被捕,而且家乡太原等地也只有少量族人逃脱,大量物资储备和钱粮都被抄没……

雒阳府中老管家组织死士拼死之下,倒是保住了三儿子王定得以逃脱。

可是这王定情急之下却没什么脑子,出了雒阳之后还一路往家乡太原跑,最后躲在晋阳城西南的龙山暗堡处,没过几天就被宦党之人发现,然后带着北军攻破了……

太原王氏作为百年望族,隐藏于各处以备不时之需的暗堡山寨确实不少,毕竟汉代生产力低下,人对于大自然的改造能力还是有限,除了冀州和豫州,其余地方荒郊野地还是很多的,有实力的大族只要肯出人力、物力,多建些避难之所也十分常见。

不过因为没有防备,族中多数核心人员都被抓捕,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士族子弟自然也少有硬骨头,稍作审讯之后就乖乖的供出大部分的避难之所。

宦党门生在对于土地、金银、钱粮的贪婪促使之下,仅月旬的时间,王氏隐于并州各处的家业就被清剿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三处距离较远,甚至不在并州的乌堡得以留存。

除了上百年的积累一朝被夺之外,整个王氏目前最难之处在于群龙无首!

汉代的士族对于家族的管理是十分严谨的,完全可以超过朝廷对于国家的管理,家主对于其他族中成员拥有巨大的约束力,上下尊卑的礼仪制度也相当的完善。

可现在家主王允突然入狱,由于年岁不大身体也还康健,他也没有留下什么指示,他的几个嫡出儿子也跟着被抓,整个王氏剩下的话事人都没剩几个了,族中仅存的人员没了主心骨自然是不知所措……

不过正是这样的灭族威胁下,身为王允庶子的王庶才有了主事太原王氏的想法和绝佳机会……

没错,从王庶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了,他是王允跟歌姬小妾所生的儿子。

他从小就没得到过多少家主子嗣的优待,也没有得到兄弟姐妹的认可,甚至还要经常受到亲戚们的歧视,就连府中几个得势的管家对他都是爱答不理的。

父亲王允在迁任京官之后,就把自己的几个儿女都带往雒阳居住,唯独留下王庶独自在老家生活……

王庶在孩童时期就非常自卑,也没有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拥有诸多玩伴,总是一个人沉默寡言。

懂事之后他也做过反抗,结果自然被族中长辈收拾得很惨,从此他便明白没有人会同情他,整天颓废、胡闹、怨天尤人怪自己投错胎都是没用的……

只有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才能改变这些势力之人的看法。

王庶开始埋头努力读书,冠礼后就开始跟随管事经商,从最难的底层职位做起,亲自跟随商队远赴西域、大漠,吃尽苦头历尽千辛,凭着自身能力一步步成为王氏族中行商的主事之一。

因为肯吃苦亲自随队行商,王庶才得以结识东羌人首领欧阳那古,同时发现了这块国境之外、沙漠之中的绿洲,经过父亲王允的同意后,在羌人营地旁建立商寨,从而得以躲避此次大难!

说来也讽刺,王氏上下极力想保护的嗣子和主要继承人都被抓了,而王庶这种没人关心的庶出子嗣却得以逃脱。

既然老天有此安排,王庶自然也不会浪费,他暗下决定逐步成为王氏的家主,拯救这个濒临灭族的家族!

既然定了这个目标,王庶认为现在除了整合族中剩余的力量之外,除掉其他几个幸存的对家主之位有威胁的人,也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得到另一位堂兄王琪的藏身消息之后,他就果断决定除掉这个竞争家主的有力人选!

在派人暗中打听之下,王庶确认王琪躲在南匈奴右贤王的营地中,又得知於夫罗即将外出行商,他便安排人手一边去上郡郡守府告密,一边让手下的商队护卫伏击刺杀於夫罗。

王庶又亲自前去挑拨东羌人,策划东羌人和南匈奴一起发动叛乱,诛杀这些阉狗为王氏族人复仇。

欧阳那古的属下看到的情况大部分自然是真的,只是几处关键的结论都是通过王庶安排的人员在一旁配合着“合理的猜测”推断出来的……

这样一来,王庶相信东羌人再也不会存着安稳避世的想法了!

可惜五原的义军首领吕布没有被说服,不然并州的局势还会更加混乱。

若是届时能杀得几个阉狗,也就能顺利的树立起他在族中的威信……

等到并州大乱之后,他就可以选择性的救下一些有用但又没威胁的族人,然后远远的蛰伏下来,等待大局的变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末波涛》,方便以后阅读汉末波涛第八十一章 庶出之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末波涛第八十一章 庶出之谋并对汉末波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