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祭酒之谋

作品:汉末波涛|作者:夜郎煮酒|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0 23:41:02|字数:4760字

西域大宛国。

西域毕竟不同于中原,这里没有多少高山,茫茫黄沙,一眼望不到尽头。

偶能见到一些山丘,还都是沙土组成的,大风一吹便转换了位置。

因此,人走在大漠之中,很难记清方向,昨日尚记得此处还有一处山峦,可能一阵风之后,便乾坤倒转,阴阳轮换了。

这么一来,中原地区常用的一些战法,在这里便变得不适用起来。

如在山中藏兵埋伏,按照西域多数的地形,别说是大批骑兵了,就是十几匹马从远处奔腾而来,再找一个山丘隐蔽,你还没藏好身子,敌人早就从扬起的沙尘猜到哪里有人了。

岁暮辞元首,

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

共享太平人。

临近春节,可是对于出征在外的董卓来说,哪里还有过不过的说法呢?

何况现在刚进入大宛国境,正是战争的关键时刻。

不过董卓得知通丝国的统帅也是汉人、也过春节后,还是听从刘艾建议,设宴邀请通丝国统帅西城爵马征以及他麾下的将领们前来简单庆贺了一下……

大战将近,友军的关系还是需要维护的,好歹通丝国这次带来了五千精锐,其战力甚至可能超过了董卓麾下的都护军。

董卓曾细细观察过通丝国的骑兵,觉得他们虽然穿戴上有些小差异,但总体的装备都和飞熊军差不多,再加上他听说这些精锐有着丰富作战经验,实力确实不可小觑。

至于其统帅西城爵马征,董卓也做了些功课,他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祖父曾是欧阳大将军的部将,也算是将门世家了。

不过他的爵位可是通过赫赫战功才得到的,在通丝国内也算军神一般的存在。

联谊结束之后,大军继续前行,骑兵只要数量一上万,在西域中行军之时的风沙便是遮天蔽日甚是壮观。

而大宛国似乎也被吓到了,一路上都没组织任何抵抗……

但几日后斥候带回了最新消息,董卓才明白这其实就是大宛的对策。

自从知道董卓领军前来讨伐之后,大宛国就开始做准备了,他们在国境内实施坚壁清野之计,把所有的百姓、物资都迁徙集中到易守难攻的贵山城和贰师城。

如此一来球又踢回董卓这里,是选择孤军深入直攻大宛国都,还是派兵封锁国境长期围困,亦或是……退兵。

董卓有些拿不定主意,这个决定并不好做。

大宛国如此做法着实高明,看来其国中也有不少善谋之士啊……

选择进攻,必定是死伤惨重还未必能攻得下。

尤其是贵山城,依山而建还有两圈城墙,现在又有大量物资和人手,而董卓联军几乎都是精锐骑兵,让他们下马攻城既无胜算也是太浪费了……

可如果选择围困,也是很难。

董卓现在的补给线很长,虽然现在有缴获马贼的物资足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别忘了,大宛还有乌孙和贵霜两处盟友……

至于退兵……

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真正让大宛国国王采纳这项战法的原因,还是大宛国内的兵卒战力不强,大宛民众向来不是好战之辈,久无征战、兵士疲懒,人数虽多但若是在城外野战,或许一交手就会溃败。

无法决策便再详细探查一下细节,这是董卓的习惯。

于是他便下令大军就地扎营,然后邀请西城爵马征一起亲自带着亲卫和斥候来到贵山城下,反正大宛正在坚壁清野,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不过在看到贵山城高耸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还有林立的箭楼之后,董卓明白要想强攻是不可能的了,恐怕就是搭上他全部的家底也是十分困难……

“马将军,你对这大宛清野之策有何看法?”

董卓立马举鞭指着贵山城对马征问道。

“征乃从军,只管听都护之命,国王临行前亦有嘱咐,都护但有军令,尽可示下,通丝军上下必全力施行不敢有违!”

马征施了一礼严肃的说道。

这个狡猾的狐狸,董卓暗叹。

“也罢,既已知敌军虚实我等且回营再做计较。”

————

回到营中,董卓几句客套话打发了马征,便入账吩咐刘艾前来商议。

“仲智,大宛全境清野,我等现在求战不得,求退不能,你可有何良策?”

仲智是刘艾表字,他刚进帐,董卓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刘艾听了笑了笑,说道:

“既如此,我等正好围而不攻,待其粮尽之时,必可破城矣!”

“仲智休要说笑,只怕贵山城内尚未粮尽,我等军粮便已尽矣!”

董卓看到刘艾笑呵呵的不以为事,有些不悦,严肃的说道。

刘艾见董卓着急,便从容的说出自己的推断。

他认为大宛此举的确犀利,但这看似坚决的牺牲其实只是宣示一个态度,或只是一个障眼法。

战争的核心始终还是拼实力拼后勤粮草,别看现在大宛集中大量物资屯在两座城内,但人也多了,消耗更大了,何况若是战争长期持续,大宛的经济支柱—汗血马驯养将受到极大影响,这对大宛会是致命的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末波涛》,方便以后阅读汉末波涛第一百二十一章 祭酒之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末波涛第一百二十一章 祭酒之谋并对汉末波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