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代号105

作品:我的金属巨龙分身|作者:日本警视厅笫四搜查班警部|分类:科幻|更新:2023-08-04 14:51:40|字数:4312字

第36章 代号105

有翼航天器先锋,当属60年代初在着名工程师洛吉诺洛金斯基领导下研制的50-50计划,也称“螺旋”计划。

1962年,米领导的第155设计局,根据科下达的任务,开始研制50-50计划。

其中的“50号产品”为单座军用空天飞机,而50-50号产品”为高超音速载机。

“50”这一数字表示为即将到来的伟大50周年献礼,并计划在此时,进行首期亚音速试验。

而高超音速载机(安224/225)由图设计局负责研制,它应该在5.5到6马赫速度和24~30公里的高度上,释放这架10吨重的空天飞机。

(见作品相关第-0.7章暴风雪号)

计算表明,该系统的有效载荷重量,约为其发射重量的12.5%,且有85%的发射重量返回地球。

然而当时科设计的320吨重的联盟火箭,只能将发射重量的2.5%送上太空,返回地球的只有2.8吨重的着陆器。同时,“螺旋”不光能返回,它还可以再次飞行,而且无需航天发射场。

所以当时制造了试验型轨道飞机,并进行了首批计划内的飞行。

在返回大气层时,它就像飞机一样,可在半径为600~8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着陆点。

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航天轰炸机或侦察平台,也可以作为航天武器载机或作为有人驾驶的救援机,同时还可作为截击机,或者只是单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1967年开始制造有人驾驶轨道飞机的缩比试验器。

在这些1/2和1/3模型中,代号105.11的模型,用于亚音速大气层试验,105.12用于超音速研究,105.13用于高超音速研究。

但这一项目于1969年6月被中止,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元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是1974年6月30日,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的支持下,螺计划恢复实施,并拟进行轨道飞机的亚音速飞行试验。

1976年10月11日,该轨道飞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

一年后的11月27日也完成了米格-105试验机。

从图-95KM型机上,在5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次投放,总共进行了8次试飞,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的亚音速气动性能和各系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性能。

......

回到现在,苏辰根据手机上查到的资料,地图软件显示信息,开始寻找暴风雪号的存放处。

拜科努尔这座航天基地总面积达6700多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进行航天运载技术的试验,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太空轨道站、星际站及其他航天飞行器。

(见作品相关第-0.8章拜科努尔)

所以到现在为,该发射场拥有9个发射综合体,15个启动装置,11个装配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助推装置的车间和试验库,3个加油站。

此外还有现代信息计算测量中心,医疗保健中心,热电厂,燃气涡轮发电站,氧气/氮气厂,优质飞机场,470公里的铁路线以及包括公路,供暖、供热、供电在内总长1281公里的供应线。

这么庞大的范围,苏辰想找到暴风雪号,无异于大海捞针。

意识到这一点的苏辰有点沮丧,但又很快振作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来,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啊。

苏辰连忙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输入暴风雪号关键词,点击确认,很快一大堆视频跳出,苏辰再根据播放量、点击量、弹幕量,找到了视频,并从视频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但让苏辰皱眉的是,视频中的暴风雪号,机头下面锈迹斑斑,机身部分缺乏甲片,机尾更是糟糕透顶,在白军开战,机民更是被涂鸦了。

这样的暴风雪号,对于苏辰来说,还有意义嘛?

苏辰转念一想,总不能到这里就停下吧?

...半小时后...

连向存放暴风雪号旧仓库的摄像头、电线忽然中断,这样的异常,立刻引起了基地管理者的注意,他立刻打电话给保安处,向旧仓库派出人员。

话音未落,就见到一声巨响从旧仓库方向传来,紧接着一股剧烈的冲击波,以旧仓库为中心释放出来,好在旧仓库周围也都是储存物品仓库。

但令基地管理者最震惊的,是那一朵蓝色蘑菇云的升起,以及他和士兵、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发现整栋建筑己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大量碳化物产生的废墟,以及少量辐射。

因为此时白军已经内战,加上最近的点烟头,

基地管理者立刻认为是西边干的,又为了甩锅,就在报告中提到这一点。

于是几天后,作为反击,他们向敌人的电站和成市发射了导弹。

但事实上,是苏辰干的。

他在潜入旧仓库后,断电断网,将暴风雪号搬入空间戒指后,拿出高密度魔晶引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金属巨龙分身》,方便以后阅读我的金属巨龙分身第36章 代号105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金属巨龙分身第36章 代号105并对我的金属巨龙分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