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赵佗

作品:秦煌|作者:游梦到西洲|分类:历史|更新:2023-06-01 23:52:30|字数:4310字

今天的扶苏不是一个人来的。

“大兄。”

看到扶苏进门,嬴高欠身笑着行礼,眼睛却是盯着跟在扶苏身后的那个头戴鹖冠穿着黑袍的年轻人身上。

面相极嫩,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唇红齿白,很有些玉面小生的潜质。

如此年轻就至少是大夫之爵,显然也不是一般人。

而能够让扶苏带着一起来看自己,这年轻人同扶苏的关系,不用想也知道是极为亲厚了。

“末将材官将军赵佗,见过十六公子。”

年轻人见嬴高打量自己,连忙躬身行礼道。

材官将军赵佗?!

啧,自己还真是忘了这茬。

赵佗啊,南越武王。

没想到赵佗竟然如此年轻。

说到材官将军,不得不让嬴高再次想起,这些天了解的大秦的兵制。

适时大秦的徭役和兵役其实没有明确的区别划分,只有大役和小役的不同。

小役即一般力役,大役即战伐之役。

凡是服役的皆称为卒,身穿赤衣而供役使的人。

按秦律规定,凡成年男子除残疾者或者朝廷特许“复除”者外,到17岁便要“傅籍”开始服役,一般到60岁止役,有爵的人到56岁止役。

这期间每个人的服役种类有三:即更卒、正卒和戍卒。

所谓更卒,即轮番服役的士卒。

凡成年男子“傅籍”之后,首先服的就是更卒之役,每年一次,一次一个月。因为服役者每月一更,所以叫做更卒。

更卒服役的内容十分广泛,修筑和维修城垣、道路、河渠、宫苑、帝王陵寝、官府第舍以及漕运运输、马匹保养等等,皆是更卒服役的范畴。

正卒,即正役士兵,“傅籍”后的服役之民,服过一年更卒之役以后,便转为正卒。

正卒的服役期为一年,主要任务是参加军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服役地点主要在各个郡县。

而由于地区特点、个人情况和朝廷需要的不同,正卒训练又被分为材官、轻车、骑士、楼船等四种。

材官指的是步兵,以勇武强健、力能张强弩为主要要求,因而称为材官、材士。

轻车和骑士,指的是车兵和骑兵,两者都和马密切相关,所以有时也统称为“骑士”或“车骑”,主要是在大秦北部和西北部边郡产马地区的正卒中进行训练。

楼船指的是水军,即楼船士,主要训练于楚地江淮地区。

南征百越时屠睢率楼船士达50万之多,皆从东南郡县征集而来,可见适时大秦对东南地区的正卒,实施的几乎全部是楼船训练。

戍卒,即守边的战士。

戍卒与正卒又有所不同,是在已服正卒之役,经过一年军事训练达到了材官、轻车、骑士、楼船士的标准之后,进而转服戍卒之役的。

戍卒的服役期限也是一年。

但服役种类有二:一是到边防戍守,构成秦代边防守备部队的主体。

这部分人是原来正卒中的绝大部分,他们执行着守边、筑城、作战等任务,保卫着秦王朝的辽阔国土。

二是到京师屯戍,构成大秦京师禁卫部队的主体。

这部分人也称为卫士或卫卒,是原来正卒中的优秀人物,由精选的材官、轻车、骑士组成。

他们的职责是警卫皇宫、京师和保卫关中地区,并担负战略机动的任务,除值勤和训练之外,一般不参加军事筑城等徭役性劳作。

戍卒服役期满一年之后,即可回返原籍,继续服每年一月的更卒之役,并随时准备应征参战。

大秦的戍卒制度,实质上就是国家常备军制度。

正卒是郡县常备军,重在训练战士;戍卒是国家常备军,重在守边作战,保卫国家。

大秦后期国家的崩溃和糜烂,很大原因正是因为以更卒、正卒和戍卒为主体的戍卒制度混乱所致。

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大规模的修筑直道、驰道、水渠、宫殿、陵寝等等,让百姓民怨沸腾。

加之六国遗族趁机作乱,最终使得煌煌帝国,仅仅延续十四年国祚。

赵佗这个材官将军,正是内史郡乃至关中之地郡县常备军的统军将军。

而同其余郡县不同,咸阳地区的材士营,培养的可以说是大秦最为精锐的一批士伍。

一旦这些出身老秦部族的士伍,进入戍卒,基本上都是直接进入中下级军官的序列。

如此来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材官将军的赵佗,又跟大公子扶苏关系亲厚,能够成为南征百越的副将,实在算不得多稀奇的事情。

想到这里嬴高不由又想到,既然赵佗还在咸阳厮混,那么屠睢(sui)肯定还没有在百越战死。

如果能想办法避免屠睢战死,那么大秦除了李信伐楚失利后最严重的一次惨败,也就完全可以避免。

屠睢活着,大秦又能保住一个老将不说,赵佗大概率是去不了南越之地了。

“高……高……”

扶苏见赵佗躬身行礼而嬴高半天不回话,伸手推了推嬴高低声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煌》,方便以后阅读秦煌第一百六十七章 赵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煌第一百六十七章 赵佗并对秦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