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作死

作品:秦煌|作者:游梦到西洲|分类:历史|更新:2023-06-01 23:52:58|字数:4498字

群臣起身,站立半响,大殿之上传来始皇帝声音。

“尔等坐吧,议上一议,若有事可奏。”

说完始皇帝就自顾自的闭眼假寐起来。

“喏。”

群臣轰然应诺,然后纷纷落座。

虽说始皇帝说了让殿中群臣议上一议,可是坐下的群臣,显然都需要缓上一缓,脑中好上捋一捋。

李霁早就婚配给十六公子嬴高,所以嬴高为太子,李霁为太子妃无需惊讶。

至于李斯,完全是沾了女儿的光,才得封忠候。

九公主嬴淑和李由成亲之事,早就定下,更是不用大惊小怪。

这三道诏令,除了嬴高为皇太子外,剩余两道都是附带。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扶苏为南郡郡守、国子监、始皇帝突然提拔四位将军分驻四大仓以及下月就要东巡的事情。

扶苏的事情太过复杂,那是始皇帝的家事,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插口的。

不过此刻群臣也都知道了,为何始皇一直没有任命南郡郡守。

想来始皇帝在擢升那南郡太守李瑶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所打算了。

只是如果将扶苏牧守南郡,同材官将军赵佗擢升为南郡将军,统兵三万驻守南郡郡治江陵联系起来,就又显得很不一般了。

材官将军赵佗,是大公子扶苏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件事,朝中很多人都知道。

让赵佗跟着扶苏离开咸阳,同时统帅三万大军驻守江陵,是始皇帝给扶苏留下的保命之资还是什么?

没有人敢深思。

对比赵国统军驻守江陵,王离、苏角和涉间三人倒是很好理解了。

如今大秦内史郡的灞上仓、内史郡的栎阳仓、内史郡的咸阳仓、三川郡的敖仓、砀郡的陈留仓、琅邪郡的琅邪仓、胶东郡的黄仓、临淄郡的腄仓、蜀郡的成都仓、南阳郡的宛仓、东郡的督道仓。

这十一大国仓。

内史郡和蜀郡四仓都在老秦故土范围内,安全自是毋庸置疑。

而除了这四仓外,其余七仓又以三川郡的敖仓、磄郡的陈留仓和临淄的腄仓为重。

王离即将要驻守的临淄腄仓,更是齐地第一大仓。

同时临淄腄仓,跟琅琊郡的琅琊仓和胶东郡的黄仓,如果细看就正好呈等边三角形,距离都不是很远。

也就是说,王离驻守腄仓,就等于可以直接遥控琅琊仓和黄仓。

苏角驻守三川郡敖仓,而南阳郡和三川郡毗邻,两仓之间同样不是很远。

涉间的磄郡陈留仓,同样跟东郡的督道仓很近。

因此,除了赵佗的南郡将军,始皇帝擢升王离、苏角和涉间三人分驻腄仓、敖仓和陈留仓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

将大秦除老秦故地外的七大国仓全部牢牢控制在手中罢了。

且三人分驻之地,正好呈一条直线,更可互为策应。

虽然不知道始皇帝为何要突然做如此安排,不过既然始皇帝如此安排,显然又有一些未知的状况发生。

这样涉及到大军调动的事情,也仅只朝中少数几人有资格了解,跟大多数人没有多大干系。

但是国子监这件事,可就要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如今大秦近乎七到八成的中下级官吏,都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学室遴选出来的。

而能进入学室的人,都是从哪来?

不都是需要人荐举?

很多吏员就是靠这些束修来挣外快呢,甚至是绝大多数收入的来源。

始皇帝要建大秦国学国子监,甚至不惜将才修筑好没几年的兰池宫,都划给国子监。

更是直接将天下学室尽归国子监治下,让新鲜出炉的大秦皇太子嬴高直接筹办此事。

由此可见始皇帝对国子监之事的重视。

这殿中,也仅只章邯、叔孙通等少数几人才心中有数,这国子监实则就是皇太子嬴高给始皇帝进言的。

当然也仅只他们几人知道,其实真正重视的人是皇太子。

所以,国子监的事情交给嬴高筹办才是正常。

今天的这七道诏令,大多都是跟皇太子嬴高有关。

可是离谱的是,大秦第一位皇太子嬴高,竟然压根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那这还要如何议?

相较于这些,始皇帝东巡且改变了东巡路线的事情,反而不怎么重要了。

改道南郡,应是正好顺道送大公子前往南郡赴任郡守吧。

“陛下,不知皇太子今日为何未曾出现在朝议之上。”

就在群臣还在七想八想的时候,殿内突然传出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瞬间惹得人人侧目。

廷议博士,淳于越。

曾经跟皇太子有过争执的淳于越。

不过,淳于越却是问出了绝对大多数人的心声。

既然国子监的事情是交给皇太子筹办,那既然要议,肯定要同皇太子议啊。

这国子监可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了解了皇太子的想法,才好议啊。

“高……并不知今日之事,朕也未曾召其入宫。”

大殿之上,始皇帝沉默半响,略带几分犹豫,缓声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煌》,方便以后阅读秦煌第一百八十五章 作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煌第一百八十五章 作死并对秦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