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四章 肥羊

作品:秦煌|作者:游梦到西洲|分类:历史|更新:2023-09-24 04:07:04|字数:6096字

育水(后世南阳白河)和泌水(后世南阳唐河)在新野交汇,然后自邓城(后世襄阳附近)汇入汉水。

嬴高第二天一大早就登上了被顾凡等人洗刷干净的楼船,顺流而下。

直到他离去,都没见过新野县尉未建露面。

不过嬴高也没在意,着急缉盗可以理解。

嬴高等人所乘的两艘楼船到下午的时候就已经过了邓城,进入汉水。

过了邓城,其实就已经进入南郡境内。

南阳郡和南郡正是以汉水为界,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水以南为南郡。

汉水,发源地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隶属陕西省汉中市,旧称宁羌)冢山;

而后汉水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陕南汉中、安康等城,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流入丹水,

过丹水后继续向东南流,过后世襄阳、荆门等市,在后世的武汉市汇入长江。

渭水和汉水各自是黄河与长江的一条支流。

发源于渭河平原的秦国与盘踞在江汉平原的楚国本来并无交集。

但经过春秋乱世的攻伐兼并,急剧膨胀的两国最终在西南方向遭遇。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大军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兼并了四川盆地,设巴、蜀两郡。

作为渭河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重要的中转站,汉中盆地很自然地被秦军收入囊中。

然而当秦人试图一鼓作气,挥兵向东拿下安康盆地时,却发现楚人早已在此经营多时,秦人无功而返。

而就在两年前,公元前318年,在魏相公孙衍的游说下,六国联军攻秦,楚怀王为纵长,六国联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函谷关之下。

这时候,面对齐楚联盟,即便占据了巴、蜀这一大粮仓实力大增的秦国,也是无法同时面对两大强国的进攻的。

于是,张仪出马了。

秦国将六百里“商於之地”割让给楚国,以换取秦楚结盟,楚国退兵。

而张仪许诺的“商於之地”正是蓝田至武关之间的谷地,这里也正是因是商鞅当初的封地而得名。

武关,则是秦楚两国的分界线。

结果就是,在楚怀王前脚退兵解除了跟齐国的盟约、转而威逼齐国之后,后脚张仪就称病三月不上朝。

楚怀王以为是秦国嫌弃自己跟齐国断盟不够彻底,因此专门遣勇士去齐国辱骂齐宣王。

齐宣王大怒,立马同秦国缔结盟约。

张仪眼见齐楚两国结盟已经彻底玩完,而秦齐也缔结了盟约,才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见到楚国索要六百里土地的使者,张仪却说只许楚国六里地而非六百里。

楚使回到楚国告诉楚怀王,楚怀王自然大怒,命大将屈丐发兵攻秦。

不曾想,秦国早有准备,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出武关,没有选择攻打坚城析邑而是直取楚国三百年故都丹阳。

一战之下,大败楚军,俘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八万人。

随后,秦国携大胜之威占据楚地汉中,将安康盆地收入囊中,并设汉中郡,郡治西城(后世陕西安康)。

这是秦楚之间的第一次交锋的开始。

随后楚怀王在失去故都丹阳后,恼羞成怒举全国之兵攻打秦国以为复仇。

在楚国近乎疯狂的攻势下,武关、商邑先后陷落,楚军兵锋直指蓝田。

若是楚国攻占了蓝田塬要塞,那么整个关中等若是直接暴露在楚国的兵锋之下。

适时的秦国上下甚至做好了依托渭水保卫咸阳的打算。

这时,又轮到张仪的“连横”发挥了作用。

在秦国的外交运作下,韩、魏两国对内部空虚的楚国起了觊觎之心,于是联兵打入江汉平原,正在蓝田同秦激战的楚军主力不得不紧急回援。

事后,楚怀王放言只要张仪的人头,可惜张仪不仅没有死,反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再次成了楚怀王的座上宾。

而秦国也正式将安康盆地的汉中郡收入囊中,自此确立了对楚国的地缘和心理优势,天下统一的步伐更快了。

沿着邓城往上,逆汉水而上可直达汉中;沿着邓城往下,顺流而下,则可直达南郡、庐江、恒山、会稽等郡。

从邓城到嬴高登陆的当阳县(后世荆门),两百余里水路。

等到嬴高一觉醒来,已经又是一个天亮,楼船已是离当阳码头不过十余里。

昨夜,一切安好,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让严阵以待的一众铁鹰剑士都颇为失望。

英布若是来,可又是大把的军功。

谁还会嫌弃军功多不成?

当阳县的码头,比之新野码头又要繁华许多。

码头上停靠的船只,也普遍要比新野码头上停靠的船只要大上许多。

当然,如嬴高这般的军用楼船,还是独一份的。

概因停靠当阳码头的船只,除了行走汉水外,更多的则是从下游的大河(长江)上过来的。

长江自是要比汉水、育水这些河流要湍急的多,一些小船根本走不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煌》,方便以后阅读秦煌第两百八十四章 肥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煌第两百八十四章 肥羊并对秦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