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李铭和卫无忌一见倾心,秉烛夜谈,许为知己,立誓要为天下苍生解决番薯育苗难、存储难问题。至于吃多了,烧心、吐酸水、放屁,在饥荒面前,屁都不是。
如今,故人从贼,水火不容,难以相认。
如今,他无奈北上,留在北疆,人生地不熟,艰难坚持。
李铭发誓,哪怕只剩下他李铭一个人,也要坚持,绝不放弃。
如今,在北疆连着三年了,今年是第四年。
针对北疆可供朱薯成长的时间偏紧这一块儿,有了一定进展。方法就是:提前两个月育苗,烧火炕保证朱薯苗不被冻死。
至于解决朱薯在育苗过程中腐烂、长黑斑的办法则是::把朱薯在石灰水中浸泡把,育苗的土壤在大铁锅中翻炒,灭杀各种病菌;再加上砌火炕,增温。
做到了这三点,不出意外,约有四分之一能够顺利育出朱薯苗,能够早早栽种,给朱薯留足生长时间。不至于,飞雪来了,地面上冻了,朱薯还只是一小点儿,没有长成。
过程不算复杂,却迟迟没有人找出来。也许,是某些人不屑于找出来吧。也或者是找出来了,觉得拔一毛以利天下,不划算,得自己留着谋利。
今年李铭要多育朱薯苗,大卖特卖,让饥荒远离蒲良堡一带。明年或许就能远离沁北县,后年就能远离沁水郡……
至于存储,李铭没有更好的办法,大部分刨朱薯片,晒干,已经是不得已之中的最好办法。口感虽然很不好,但是耐存储、耐吃、扛饿。
活体存储不易,育苗之时,就缺种薯。这点,据说天下之大,无人可以解决。
李铭之所以有大量种薯,是因为去年种了两亩朱薯,一口气挖了十四个朱薯窖,有偏干燥的,有偏湿润的,有冬天封窖口的,有冬天不封窖口的,有时不时往朱薯窖里倒点水的,有时不时在朱薯窖里放把火的……
总之,能试的,李铭都要试一遍,而且是多试几遍。
新朱薯窖,第一年存储朱薯,效果最好,撑到育种时,完好率约在25%,第二年往后就不行了。
李铭是仗着武徒种子力气大,再加上师兄弟们帮忙,去年才敢一口气挖十四个朱薯窖。不光去年如此,前年也是如此。
只有第一年,无人帮忙,力气又小,只挖了两个朱薯窖。
最优的朱薯存储方法,李铭相信,他一定会找到。
毕方郡,飞来峰,飞来阁。毕方郡周氏嫡脉及各支脉族长俱在。
“我不同意与博凌侯府结亲,博凌侯府侵吞我周氏之心,天下皆知。”
“我不同意。以我之凤,嫁他之凰,为什么以族亲的方式,各是各家人?典溶乃我周氏之宝,我不同意外嫁。”
“我也不同意。”
“典溶乃我嫡脉之嫡女,我嫡脉为何不能嫁之!”周镰仓硬邦邦顶回去。
“典溶更是我周氏之女,事关神鸟毕方,其嫁人也好,其招赘也好,不是嫡脉一家之事。”
“前有邬长梅邬公,后有李铭李案首,此皆龙凤之资,嫡脉想干什么?不把我周氏整得人心俱失,不罢休是吧?”
“一郡世子为之送行,一郡百姓为之鸣冤,一郡士绅为之抱不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位分支族长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失声痛哭。
“此乃我嫡脉祖宗之地,竟敢咒我周氏必亡,尔居心何在!”周镰仓咆哮不止,拔剑欲杀人。
“此也是我等祖宗之地……”
拔剑而出,剑光寒,锋芒毕露。
飞来阁顿时乱作一团,打架的打架,拦的拦,劝的劝。
俱是武徒以上修为,有的还是高级武徒修为,激发真气,磨刀霍霍,互不相让。
桌子打翻一地,金桔、柿子、青枣、荔枝、香蕉……散落一地,踩的稀烂,无人珍惜。
哪一个不是普通人家在冬天吃不到的珍惜之物?哪一个不是以秘法保存,才保存到现在……
富贵了太久的人,已不知民间疾苦,已不知先人开拓之难,已不知先人创业之艰……
筚路蓝缕易成,人间富贵难守。
成安伯周濂汶咳嗽一声,不得不亲自上阵。踩着一地狼藉,柿子尤其地红,沾了鞋子。周濂汶皱眉,多有嫌弃,却顾不上收拾。
“博凌侯府许我周氏一株还魂草,神鸟毕方可延寿十年以上!博凌侯府以东海麒麟岛为聘礼,留我周氏……”
一大堆聘礼从成安伯周濂汶说了出来,或价值连城,或珍惜异常……
“嫁妆呢?敢不敢让大家也听听?”某位分支家族问道。
成安伯周濂汶闭嘴,不接话,不作回应。
“嫡脉周爵爷不说,我来说。金元50万,两仪四象修行法及两仪四象剑诀各一部,毕方郡驻军之权……”
另一位分支家族族长气呼呼说了出来。
越说,飞来阁越沸议盈天,怒容自现,不可抑制。
周镰仓一再解释,40万金元为购买还魂草及麒麟岛之钱,送以周氏立族功法两仪四象修行法和两仪四象剑诀乃是让周典溶及其后人有功法可练,关氏驻军毕方郡乃是为了毕方郡免遭他人侵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