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刚才的思路,现在的问题是,敌人的主力,在哪里?
作为五个在同时代可以称之为超能的晶修高手,虽然只是徒众阶的试炼者,但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这个时代中,依然可以威慑更多的人群,控制更大的局势,甚至改写历史。
不同于其他同伴们只为完成眼前明处的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简单想法,秦风陷入了各种可能性的深深思考。
……
条顿内陆,纽伦堡。
因为教皇的一纸圣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被宣告为废帝,众多大公们在教皇的唆使和驱动下,群起而逐鹿。
此时,众大公联合军的大潮,已经几乎占领了整个纽伦堡,只有那城中高地上的皇帝城堡,还在废帝拥簇们的顽强坚守之下。
皇帝城堡之下,城中高地前的一片缓坡,从城堡门前渐渐蔓延至高地下的一片平坦的空地。
空地本不是空地,那里原来是一片民居,但是兵灾过后,便成为了平坦的空地。
从缓坡的高处,一排五名具装板甲骑士,正手持着长矛,驾驭着战马稳步下坡。
五名骑士的背后,是三十余名身披杂装甲胄的步兵,手持斧盾,委身前行。
“当~”的一阵敲击警示后,坡下的叛军联军,很快拉起了防御的阵势。
上百名步兵手持刀盾,一前三后地呈“品”字型,排成了三个横排,面朝敌军,严阵以待。
步兵横阵之后,十几名板甲骑士,提着长矛聚在了一起。
“现在怎么办?咱们谁上去迎敌?”其中一名将面甲推上头盔,露出了满脸络腮胡须的条顿大汉,似乎有些幸灾乐祸地问道。
众骑士无人搭理他。
虽然无论怎么算,他们合起来的战力,面对敌人的五名骑士,都是实力碾压的局面。
但是谁先上谁后上,不影响这次的战斗,却影响后期的军势分配和利益分配。
因为己方先上的骑士,很可能会受伤,而受伤后的骑士,在之后的军势分配中,将失去优势、先手和话语权。
同理,在之后的利益分配中,更将失去优势、份额和主动权。
没有谁是傻子。
所以,没有人愿意先上。
这就是联合军势最大的问题。
大家都有各自的算盘,在需要付出之时,都会首先保存实力。
“请让一下!”一道清冽的女音倭语,突然出现在众多骑士大人们的身后。
众骑士闻声回望,只见一个精钢甲胄覆盖全身,兜上前立胁立俱全,纹饰精美的高挺东洋骑士,驾驭着一匹浑身雪白,不带一丝杂色的高头大马,缓步行来。
“将军大人!”众骑士们在马上微微躬身,并发出一阵阵标准或者不标准的倭音。
虽然并没有听懂这位“将军大人”刚才说的倭语,但是他们基本理解了大人的意图,纷纷驾驭着座下马匹,让开了道路。
这名身着五百年后倭岛战国时期装扮的所谓将军,信马由缰,从步兵横阵的空隙中,来到了阵前的空地,直对敌军。
上百名叛军的步兵三横阵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呐喊。
这位装扮奇特的骑士大人,是这次叛军联军的发起人。
在她和几位同伴的武力威慑之下,本是各自为战的众大公叛军们,被联合在了一起,攻城略地,直到现在攻克了皇帝陛下原有的大片领土,甚至几乎占领了脚下的纽伦堡。
这一路行来,无数次的阵前斩将,无数次的无畏冲锋,无数次的胜利,让这些被领主和骑士们裹挟而来的农民们,从这位将军的身上,看到了胜利、无敌和希望。
恰如此时此刻,一马当先,以一当五。
对面本在缓步下坡的五名骑士,停住了下坡的步伐,调整了前后左右的站位后,在一声“为了陛下!”的呼啸声中,五马齐奔,五矛齐挺。
借缓坡地势下冲的五名骑士,很巧妙地形成了一个“V”字型的冲锋阵型,意图将对面的孤勇骑士,陷入五矛夹击的险境。
坡下的将军大人,望着迎面冲来的五名骑士,冷笑了一声,用清冽的倭语轻蔑地说道:“尔等土鸡瓦狗之辈,也敢向我冲锋?”
话音刚落,她的手中突然出现了一杆长柄大薙刀。
只见她横刀倒持,打马上前,面对五杆骑士长矛,直接正面迎了上去。
身后的步兵横阵中,呐喊助威声络绎不绝。
眼看双方快马奔驰,正要迎头撞上之际,坡上城堡中,突然射出了几支弩矢,直指策马上坡的薙刀将军。
弩矢疾驰,眼看避无可避。
横阵中呐喊声为之一滞。
突然间,数支羽箭,从横阵后射出,并且后发先至,将疾驰而来的弩矢,一一击落。
策马奔腾的将军大人,似乎完全没有被当面疾驰而来的弩箭所干扰,或者说似乎已经提前料到了会有人帮她解决这个麻烦。
当羽箭击落弩矢之时,将军挥起了倒持的长柄大薙刀。
风起,清风拂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