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撤离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3:02|字数:7854字

“孙忱,本将问你,如今灵宝城三面被围足有半个多月,依你的猜测建奴可能何时才会出城逃跑?”

在灵宝城西侧一山坡上,凤翔军指挥使孙谋正在摸着胡子靠校自家老大,希望他能够长进一点,凭借本事擢升职位,而不是一直混在最底下许久。

毕竟孙谋从来对自己的儿子与其他士卒都是一视同仁的,想当官?可以,必须得跟其他人一样用功劳来换,而不是因为他这个老子。

所以孙忱直到现在,在军中也呆了挺长时间,但总是因为太过紧张,导致抓不住机会,流失了不少功劳,这才仅仅只是一名队总。

孙谋对此倒没什么着急的,只是没事儿就传授孙忱一些道理,战法。

至于孙忱学不学的会,按照孙谋的话来说:学不会就代表孙忱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升太高官职反而害人。

“额,属下、属下猜测是再过去半个月,鞑子的粮草就支撑不住了,他们到了那时一定会撤出城池。”孙忱哆哆嗦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混账!鞑子对灵宝城严防死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有多少粮食的?就算半年前鞑子是因为缺粮这才退出关中,可是到了现在尔能肯定他们没有补充足够的粮草?如今我等只知道鞑子守城士卒有两千人,按照灵宝的规模,我看最先没粮的反而是我们。”

孙谋大声斥责孙忱的异想天开,随即继续问道:“那你知道本将只围不攻是何道理吗?”

“额,卑职认为,您是害怕损失太大?”

孙忱被孙谋一阵斥责,更加害怕,满口胡言乱语,说的孙谋失望的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我命偏师从芮城出发,东攻茅津渡,此渡口与灵宝城隔河相望,乃是此城防守非常重要的一个支点,咱们没有水军,无法封锁水路,只能任凭鞑子派人偷偷将军情送到茅津渡再转送进城内。

若是一上来咱们就猛攻灵宝城,茅津渡的建奴军一定会将陕州的各式守城物资强渡,送进城内,那时咱们不是白打了吗?所以本将早就命人绕道偷袭茅津渡,待茅津渡一丢灵宝的建奴必然守不了多久的。”

孙谋仔细的为孙忱讲解了一番。

‘忱儿当不了将军,回家务农也是挺好的。’

他在心中叹了口气,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若是孙忱这种人处以高位反而是害人害己,不如回家当个种地的,安稳一生。

“禀报指挥使!茅津渡已被刘参将攻下!”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传令兵欣喜的前来禀报。

孙谋早猜到拿下茅津渡的大致时间,故而没有露出欣喜表情,只是严肃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让刘参将在码头放一把大火,吸引城内人的注意,咱们今日就攻城!”

孙谋准备抓住时机,趁着茅津渡这灵宝北门户丢失,城内人心大乱之际率军猛攻。

“来人啊,将红衣大炮推过来。”

随着孙谋的调令,五门红衣大炮挪到了灵宝城前,其实若是早点用炮来进攻,灵宝城仍旧不好守,只不过孙谋打仗从来都是准备充分,他觉得等到茅津渡被攻下之后再攻灵宝岂不是更好?

除此之外一向稳重的孙谋对于河南府陕州方向会不会来援军也是做了相关的应对。

此次进攻灵宝,除了在潼关留下两千人驻守以外,孙谋将剩余的一万一千主力一分为三,北路三千人渡过风陵渡,进攻芮城并夺取茅津渡。

中路由他亲率五千人围攻灵宝城。最后一路人马共三千则是绕过灵宝城,顺着黄河北上十五里左右的函谷关,占据此要地,防备河南府援军。

当然了此函谷关不是汉朝的函谷关。

其实函谷关历史上共有三座:其一是秦关,即春秋战国时期所建的函谷关,就是如今孙谋要占据的关隘。

其二乃是汉关,位于河南府新安县东五百米左右,西距秦关150公里。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

而第三关则是魏关,位置在灵宝东北部四十里左右,距秦关约十多里地。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在之后的历史中,先是在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后来遗址也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至于孙谋让人镇守的秦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战国时秦惠文王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继续加固函谷关,使得此关关城东西长约十五里左走、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函谷关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其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通名函谷,号称天险”。乃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二十六章 撤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二十六章 撤离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