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神都洛阳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3:38|字数:7318字

神都乃是唐朝洛阳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是武周帝国的首都。其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外郭城和上阳宫、神都苑等,有三市一百零九坊。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引洛水贯都,象征天际银河。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被誉为“万宫之宫”,乃世界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可惜洛阳城如今与长安城一样都已辉煌不在,可以这么说,洛阳与长安两地的关系一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经历了多次战乱的毁坏与重建之后,洛阳城也缩小的不成样子。

毕竟西安城再怎么说还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而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却是开封不是洛阳。

这导致洛阳城已经不像曾经那样繁荣,就连规模都大大缩小,在经历了明末动乱之后,城内的人口不过二十来万,很是凄惨。

更别说阿济格、多铎与何洛会、谭泰等部都先后在此地驻扎过,他们将百姓的财富、存粮搜刮一空。

导致整个河南府或者说中原地区都闹了饥荒,张鼎与麾下文臣武将一进城就看到了数不胜数的乞丐,他们麻木的躺在街边,看着大军驶过,因忌惮凤翔军刀光枪林的威慑而不敢围过来骚扰大军。

“唉,张养浩曾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话本公很是喜欢,只不过张养浩此作是因为他年纪逐渐增加,却始终仕途不顺,拯救不了天下人,这才有此怒意。可是本公却不认同这句词,而是觉得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也。

天下太平之时,固然百姓依旧过得不好,但只要朝廷稳定,大多数百姓还是可取得温饱。到了乱世,百姓就别说温饱了,可能无数非人的折磨都要承受一边,甚至大部分人连命都保不住,他们这些生长在乱世的百姓又怎能与太平盛世相比呢?其实话说回来,不管是什么事儿都无法做到极致,其实这一切的本质都是比烂尔。”看着这些灾民,张鼎摇头苦叹道,引得身边文武纷纷点头赞许。

“求求您赏我们一口吃的吧,我家这姑娘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一定会为老爷您带来不一样的滋味儿。”

就在这时,一旁的小道中传来争执声,原来是一路过的持刀之人被一对快要饿的发疯的母女拦住。

这母女俩原是城中一非常有学问的李姓举人家眷,自从李自成攻下洛阳之后,虽然将他们家在城外的百亩良田统统收走,可是急于攻打开封的李自成没有搜刮城中的财富,这使得这李举人全家只是丢掉了一部分地产,仓库中还有许多银钱,李举人还拖朋友的关系,在城中找到了教书的活计,一家人倒也是活的滋味,并且再也不用担心城外的兵乱骚扰到他们的田地。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河南府又开始了乱战,先是被多铎攻下之后劫掠了一番,要不是洛阳投降投的利落,估计直接全城的人都要完蛋,被多铎屠戮殆尽。

只不过洛阳城百姓的幸运就在此止步,此前城内虽被多铎劫掠了财物,他却不稀罕粮草,因为多铎知道,作为大顺朝的首府西京城,必然会有很多粮草。

谁料经过张鼎的一番连拿带烧,多铎在关中根本没得到粮草,于是只能返回河南府,在周边搜粮,之后便匆匆的往南而去。

之后又是阿济格带兵而来,再是一番搜刮,直接将百姓的余粮搜的剩不了多少,只有一些粮商平日里修建的地窖起了作用,隐藏的好一部分粮食,尚且能支撑洛阳城的运作,只不过粮价就越来越高,导致百姓倾家荡产就是为了吃一口粮。

一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洛阳的粮草终于支撑不住了,建奴则忙于四处攻伐根本没时间管这些治下的城池,那些被任命而来的汉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不拨粮,他们只能尽力从附近乡镇收粮,却只能堪堪填饱城内百姓的肚子。

而这对李氏母女家里唯一的男人李举人就是死于饥饿的,他拼死拼活东偷西讨,在死之前将最后几斤麦子留给了母女俩,自己则一直到饿死都没有动这批粮。

但随着时局越发的不好,阿济格与多铎在江淮、湖广激战,大军非常缺粮,整个中原的粮草都被搜刮的差不多了,使得洛阳城一粮难求,粮食价格一日比一日高,直到无价。

李家母女俩也将最后的存粮吃光,她们饥饿至极只能出卖身体换取一口吃的。

一开始母亲在外接客,招待那些还有打量米粮的城中贼盗、帮派、官府之人,这些人却嫌弃她年纪太大。

所以李家女儿只能含泪亲自出场,用自己的清白换取了两天的吃食。

之后她就沦风尘,由母亲拉客,她招待。

此事不仅仅是她们一家,而是城内很多家庭的缩影,因为张鼎一眼就发现了,这些女子身上穿的都是这个时代普通人家女子穿的直襟,与勾栏之地花枝招展根本不一样。

也的确如张鼎所猜的,勾栏女子如今根本竞争不过这些身家清白的女子,她们可能都已进入了某些人的食府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四十三章 神都洛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四十三章 神都洛阳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