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安排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4:37|字数:7176字

自从护国公刘芳亮带兵来到关中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而是老老实实三点一线:家-五军都督府-秦王府。

他平日里见到张鼎之后也十分有礼,对于李自忠他同样很有分寸不会过于亲近,包括所有的大顺朝老官员,也是从未有过接触。

不管是苑城司的都指挥使陈觅还是自己身边的暗卫尙明城等人都未曾发现刘芳亮与何人接触。

只是这一切的种种并没有让岐国公就此放下戒心,而是深信此人一定是在韬光养晦,不然他没事儿冒着危险来西京城就是为了正常上朝?

所以对于刘芳亮的安排自然就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张鼎是不会让他安心的待在关中,吃着凤翔军的粮,砸着凤翔军的锅。

按照岐国公的想法,是准备直接将他调到汉中府去,以协防张献忠的名义,让他与贺珍互相监视,还能为今后攻入川蜀之地打个前哨。

此前由于忠武军待在自家地盘,岐国公不好随便调配,省的激怒别人。

可如今既然刘芳亮来到了自己的地盘,那可就由不得你了。

而且此时的汉中又不是危险之地,因为张献忠早就灰溜溜的撤回成都府了。

自从张鼎从中原回到关中之后,他本来害怕贺珍守不住汉中府,于是就想整顿一下,即刻援助而去。

谁料到,大西皇帝张献忠还未在北边有什么进展,家中就有些不稳。

川蜀之地可不像常人想的,早就被大西军平定了,由于没有根基,张献忠相比于李自成的手法更加激烈。

使得川蜀本地的官员、士绅、百姓都纷纷起兵反抗,四面开花,闹的是十分精彩,造成了蜀地之地大西军的统治四处都不稳定。

在这些与大西军对抗的将领之中,其中最为闪耀、优秀的一颗将星便是曾英,此人可谓是川中名将,他字彦侯,号曾公子,福建莆田人,每逢大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其带领军队所向披靡,数次击败大西军,再加上他长相十分英武,还留有美髯须,敌人望之惊以为神,乃至威震川东。

他曾经在崇祯十七年张献忠从湖广入四川时,便早已洞察到八大王的危害,于是立即请求四川巡抚陈士奇给他拨下千人以供抵抗西贼。

可是四川巡抚陈士奇却觉得他一个外地迁徙来川蜀的小辈有什么厉害的?便没有同意,而以全川的兵力交给羌汉总兵赵光远。可是赵光远却不争气被张献忠大败,只能远遁汉中府投靠李自成。

曾英为此恸哭请兵,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陈士奇见他如此真情流露,终于授予了曾英为守备将,让他带领五百士卒尝试领兵,曾英因此散尽家财,买牛酒,教习练兵。

其部将于大海、李占春、李定、余冲、胡鸣凤等猛将、悍将皆被发掘出来,他们勇猛善战,人人都愿效命死战。

正好此时,张献忠打到了瞿塘峡口,有些骄傲轻敌,曾英文武双全,立刻便设下计谋在巫山设伏阻击张献忠,将之阻拦了足足四个多月,由于没有援军,他才只好退守忠州。

之后张献忠再攻忠州,曾英督水师逆流而战,焚毁西军舟船百余,斩首千计。并且曾英还与王子美,王质,等人在长寿一带再次打败张献忠。

陈士奇因此大功封曾英为参将,命他与守道刘鳞长坚守涪州,扼守长江一线。可惜此战曾英没有守住,他只能退守涪州望江关,在逃亡的途中他被张献忠斩伤脸颊,且身陷重围,幸得曾英本身也十分悍勇,他亲身上阵手刃数将,乃至麾下士气大震,杀出重围,这才得以逃生。

可惜此时已经大事去矣,他只能同刘鳞长一起出走江津、綦江、南川,没了能与之对抗的将兵,张献忠遂破涪州,攻重庆,长驱成都。

可是此人就算被张献忠四处追捕,却始终被打不倒,前些时候,曾英等人突然发现大西军的压力变小了。

他们派人前去查探,发现原来是张献忠率领将近八万大军,以孙可望为先锋,李定国为副,从保宁府进攻汉中,意图趁着大顺军岐国公张鼎东讨建奴,夺取关中。

别看张献忠对外宣称他麾下有四五十万精兵,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大西军撑死也不过二十万人。

还得与遍布整个川蜀的明朝余部、土司作战,镇压各地民变。

所以他一北伐直接使大西军少了八万人镇压当地,导致对曾英等明军残部的弹压力度减轻,于是抓住机会的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应熊、四川巡抚马乾急命曾英率军出击,曾英果然没有辜负上官的期待,他没多久击败张献忠麾下大将刘廷举,收复了重庆府。

在此期间王英雄、马乾又命总兵李孝立攻取遂宁,夺取粮仓,使得大军粮足兵盛。

同时,另外两位云贵川地区的名将也开始行动:先是王祥起兵遵义,又有杨展起兵犍为。

还有锦江伯曹勋起兵黎州,川东参政刘鳞长、樊一蘅、范文光、刘道贞、袁韬等前明官员都各自以兵相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七十二章 安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七十二章 安排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