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讨伐西北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4:47|字数:7202字

看着一查三不知的陈觅,岐国公幸亏没有起床气,不然他一定会暴怒而起。

“难道这一切真的都是巧合,我们只是想多了?唉,算了吧,短时间内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陈觅,先别管此事了吧,反正最终结果是好的,还查出了吕德佑这个伪君子,你先下去休息,待养精蓄锐再暗中派人慢慢调查那个蒙面人的消息。”

张鼎身穿里衣,却不害怕寒冷,他哪怕不亲自上阵杀敌,也时长锻炼体魄,导致他的身体哪怕在冬天也如同火炉一般,不惧怕寒气。

岐国公看着胡子拉碴打着哈欠的陈觅,拍了拍他的肩膀将他打发回去休息。

至于究竟是否有人这般厉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轻松松就借着岐国公的手解决掉吕德佑,这一切都尚且未知。

随着朝廷秩序与官员数量越来越完善,张鼎逐渐感觉到了自己应对朝局越发的费心费力。

尤其是他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看不清自己麾下文臣的心思,他们虽然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却远远不如武将更值得信任。

想当初蓝田营之时,全军上下不过三五个文人,那多轻松,也不必操心。

哪怕到了凤翔军组建之时,全军上下足有百个幕府官吏,帮忙处理政事。

政事堂、参谋部、太史台、青蚨台、公输台、监察堂六个衙门管理的井然有序。

不似现在,朝局之中完全就是一团乱麻,就不说投奔而来的大顺军官员了,就连凤翔军的官员都分为了好几派,什么凤翔派、怀庆派、西京派、湖广派包括新降派,他们为了抱团取暖肯定会组成派系,这是岐国公无法阻止的事儿。

要不是自家先生柳锦城的辅佐,靠他一个人定然完全处理不了朝中之事。

至于吕德佑之事,岐国公也只是愁了两天便完全忘记了,在他看来如今天下之事,还是武事更重要一些。

他没有时间天天跟这些官员扯皮,东边的建奴还在虎视眈眈,西北甘肃诸卫所经过诺尔布汗的搅乱已经虚弱不堪,川蜀之地的张献忠正在为了四处蜂拥而起的反抗军焦头烂额。

这正是他的机会,也是凤翔军的机会,抓不住真的是要后悔终生。

岐国公每每想到这里,浑身上下的不快,平日了的憋屈,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并且会怀着十分热烈的心情,在等待刘芳亮部前往汉中府行军的这段时间,与自己麾下的文武拉关系熟络,更是前往军营亲自指挥将士们的训练。

此次出击岐国公还准备将教导营一齐带出去磨练。

所以在战前他可是下足了功夫,死死的锻炼直属十营与教导营的将士,毕竟多一丝训练,多一丝辛苦,战场之上便少一些危险。

“国公,汉中传来消息了,说刘芳亮已然抵达汉中府,镇国公将其安置在了阳平关一带,命他屯田伺机进攻保宁府的朝天关。”

在军营中督导将士训练阵型的岐国公,在等了七天之后终于等到了贺珍传来的密信。

除了贺珍的消息之外,岐国公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不管是张栋杰、江五陵的稽查营还是陈觅的苑城司都得到了刘芳亮部大军抵达汉中府的确切军情。

于是张鼎即刻密令凤翔府守军暗自防备汉中的大军,以防止贺珍与刘芳亮勾结突然带兵杀出陈仓道,直抵西京城。

虽然此事的几率很小,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岐国公还是稳一点为好。

如今,既然已经万事俱备,眼看就要到十二月,岐国公不敢继续单个,他赶忙召开了常会,将自己麾下的文武齐聚在东殿之中,对大军出征之后的留守情况作出了安排。

首先便是西京城的留守问题,这没有异议,自然是少保、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柳锦城掌管,岐国公离去之后的大顺朝上下文武之事全都由柳锦城掌管。

包括西京城内京营司的都指挥使孔承弼与苑城司都指挥使陈觅这两支武装力量皆由柳锦城掌管。

这其中京营司都指挥使孔承弼作为蓝田营的老兄弟,可谓是岐国公最信任的人之一,可惜在汝州之战时他失去了左胳膊。

张鼎便特意命他掌管京营司,守卫西京城。

京营司虽说有一万多人,可是其中足足有两千左右的将士都是此前凤翔军伤残的老,张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组建成京营司,平日里训练士卒都由这些老兵掌管。

虽然这支部队战斗力可能相比于直属八营差一点,但论忠诚来说,完全不必岐国公担心。

所以待柳锦城手中有了京营司与苑城司之后,他手中的力量足以掌管后方大势,防备那些跳梁小丑。

至于此次出征的军队,自然是直属十营全部出动,毕竟岐国公西进本来便有招兵的意思,所以一营人马都不能缺。

包括非主力营的辎重营、匠作营、与稽查营,统共六万多人准备直奔凉州而去。

在此之前,趁着准备粮草、冬衣等物件之时,岐国公抽出空子赔在了自家娘子身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七十七章 讨伐西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七十七章 讨伐西北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