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抵达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4:56|字数:7236字

大顺永昌三年正月初八,自李自成的大顺军退出关中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永昌这个年号竟然会来到第三个年头。

尤其是在老本营于湖广被阿济格击溃之后,天下所有人都觉得大顺朝这个新生政权应该完蛋了。

正在凉州城下安营扎寨的凉州军先锋大将孟三林便是如此想法,他远远望着凉州城楼之上插着的大顺、凤翔军、西北总督、吴字四杆大旗,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此前高伟泽还是总兵的时候,便是觉得大顺朝的船要沉了,这才搞出了那些破事儿,没想到如今他高伟泽早就死掉了,大顺朝还没灭亡。奇迹般的被岐国公张鼎借着壳子又给撑起来,他三番两次击败建奴,已经打出了威势,若是此时时岐国公统率大军,孟三林还真不一定有胆子前来主动进攻。

“孟副将,总兵让我告知你小心城内的闯贼趁着我军刚开始立营便出来骚扰、劫营。”

孟三林双手抱胸,静静站在土坡之上看着凉州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却突然被身后赶来的传令兵惊醒。

“干什么?一惊一乍的?”

“哼,你告知总兵,我已在大营之前挖了坑道,放置了拒马、鹿角,不会出错的。”孟三林重新站好,冷哼一声,连头都没转过去,便打发了传令兵。

在他看来,此时的凉州军汇合了土尔扈特人大军与永昌卫的军队,将近有四万兵马,城中的凤翔军没了火药,辎重粮草也丢弃了不少,更别提还有一万兵马被拖延在东河堡一带,如今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可是孟三林此时如此自得,却尚且不知有一支非常雄壮、精锐的大军已然逐渐接近凉州城。

那便是岐国公张鼎率领的凤翔军中央直属十营还有后卫三营,共计八万多兵马朝着王铎的凉州军杀来。

此次算得上是第三次西征甘凉之地了,岐国公不愿意再来回的折腾,他誓要在此次拿下河西走廊。

故而大军在关陇道招募足够多的士卒之后,便全力急行军。

到了此时大军已经赶到了靖边驿一带,而岐国公张鼎则领着一百精骑先行一步,赶到河东铺堡查探凉州卫的环境与情况。

毕竟吴师麟刚打下这些地方,还没等来得及治理,张鼎就是要抓住这个空档,来探寻问题。

因为岐国公觉得自己拿下河西之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治理。

别看甘肃这一块地方,贫瘠、狭长,同时要面对三面强敌,显得十分危险。但是正因为如此,此地才可谓是辖制边陲的军事重地,只要能将此地治理好,可以说整个神州西部的安危都将被保护起来。

这可不是乱说的,要知道本来甘肃河西走廊之地,在元末明初之时人口便非常的少。就是因为其重要性,在明代被非常重视,各种移民、发展、治理的政策,使得如今此地加上隐户差不多有三十万户左右,将近二百万的人口。

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地区,恢复了一丝汉唐时的余晖,更何况此地作为丝绸之路的遗泽,商贸十分发达,尤其是与叶尔羌汗国、准格尔汗国的贸易。与漠西蒙古、青藏高原上的和硕特汗国也有茶马贸易,获利属实不少。

若是凤翔军能将此地经营好,先不说能够向西拓展地盘了,就光是在制衡漠西、西域、高原的蒙古部落,都将表现出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甘肃河西走廊之地越发重要的原因。

在明代,一开始甘肃这个名字不算是独立的行政区划,而是因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甘州卫、与肃州卫两位还有治所甘肃镇而得名的。

整个甘肃地区在明代都是隶属于陕西行都司,甚至陕西行都司的治所都一度放在了甘州卫,这也是为了制衡西北的措施。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甘肃越来越重要,于是在明代中后期甘肃巡抚便应大势出现了,此职位完全脱离了陕西的辖制,也代表着甘肃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一个行政区划。

岐国公就准备在夺取甘凉之地后,将此地划为独立的行都司。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后话,只是岐国公进了凉州卫之后的感慨罢了。

因为就在张鼎身穿便服,带着十多名护卫进入河东铺堡之后,就发现了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地方。

经过了多年的军阀混战再加上诺尔布乱凉之后,河东铺堡充斥着暴力、杀戮、混乱,一切都好似带着浓厚的黄土、鲜血颜色,使得岐国公一下子就想到了前世他观看的大导演徐克拍摄的关于西部的武侠电影一般。

当然了,一切都是相对而言,河东铺堡再不堪都还有吴师麟留下的一些兵马能够暂且维护秩序,不像城外很多地方,没有官府的管理,那才是真正的乱。

毕竟经过了这些年的混战,不管是前朝还是大顺朝对于出了关陇道的河西之地,控制力都是越来越弱,什么逃犯、马贼、绿林强盗、江湖中人全都跑到了这一片法外之地,他们都想在乱中取利,导致整个凉州卫大部分人都带着刀,全都不怀好意的看着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八十二章 抵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八十二章 抵达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