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广元奇事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5:52|字数:9986字

广元城中,就在凤翔军还未攻破朝天关之时,城内仍旧是一片祥和,只有将军府中的孙玉明等将领对于前线的战事十分着急。

“报!报告将军,好消息啊!从后方传来军情,称二将军已然抵达江油一带,正朝着我广元而来,他此次带领两万兵马前来支援!”

传令兵面带喜色对屋内诸将说道。

此消息一出,包括川北将军孙玉明在内都十分的高兴。

多亏了李定国的赶到,及时稳定了人心,不然孙玉明都准备放弃广元城逃亡剑阁了。

毕竟这些时日他也去过几次朝天关,对于率军猛攻的凤翔军将士记忆可谓是十分深刻。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他对于这种战况基本上能够猜得到结果,以大西军有限的兵力来说是根本守不住重兵猛攻凤翔军的。

而且再加上朝廷一直都未派人来支援,朝天关可谓是必败无疑,所以他这段日子便一直在想后路,那就是冒着违反军令的风险撤军,撤往剑州,守卫剑阁。

剑阁自然不必多说,虽然与朝天关的险峻程度不分上下,但是剑阁能够受到周围县镇的支援,比朝天关要靠谱不少。

只是如今安西将军李定国援军将至,他也不好主动退兵,只能放下心来等候李定国。

“好啊!有二将军来援,我等便不必害怕闯贼的入侵了。”

“二将军百战百胜,乃大西麒麟儿也,有他支援,张鼎、贺珍这群鼠辈,都不会得逞!”

“哼,马的,憋屈了这些天,终于能够雪耻了。”

正如账内的欢呼声,代表众人着对李定国的信任,哪怕是孙玉明这员老将都放下心来不再担心广元城的安危。

毕竟朝天关就算最终防不住,起码还是能够支撑上个十天半个月的。

“诶呀,将军!将军,气死我了,这孙家又到本官的衙门闹去了。”

就在一众将领商讨军事为李定国的到来而高兴之时,只见一员身穿前朝七品青色官府,绣着溪敕,头戴乌纱帽的官员从外面小跑进大厅。

其实这大西军武将作为城内主导,文官前来打搅军议是很不妥当的,甚至孙玉明都有资格将此人直接轰出去。

只不过这县令不适旁人,而是孙玉明的老兄弟,他读过几天私塾,后来张献忠起兵,便追随在其身边,虽然此人的文武都很平庸,可就胜在忠心耿耿。

于是张献忠便将这白岳任命为广元县县令,辅佐孙玉明镇守川北。

所以孙玉明倒没有怒斥于他私闯白虎堂,只是皱着眉头看向白岳问道:“老白,你又怎么了,天天找我诉苦,没看见我们这里还在谈事儿呢?要不是我俩有点交情,本将一定派人将你赶出去。”

“你少给老子来这一套,老子自从当上县令,给你帮过多少忙?现如今就是求你为我出出主意,尔都是这样的态度,真是狼心狗肺之徒!”

白岳当着众人的面对孙玉明直接一阵数落,可孙玉明却没有丝毫生气,而是摇着头显得非常无奈。

因为白岳其实没有乱说,刚开始张献忠命令孙玉明镇守广元之时,为了筹备军费,张献忠便命他将附近的富户都劫了个遍。

孙玉明本来谨遵自家陛下的命令,除了一些早就投靠张献忠的地主士绅之外,其余的富户全都得老老实实将钱财粮草交出来。

只是这大将孙玉明却在搜查的期间,被两家士绅献上了自己貌美天仙的女儿与金银财宝。

拿人手短,帮人办事儿,孙玉明便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两家放过去。

此事可大可小,毕竟就在那个时候,恰逢张献忠于成都府与那些地主士绅闹得厉害,故而此事是万万不能传进他的耳朵里的。

多亏了这广元县令白岳的帮忙,帮助他隐瞒消息,最终才救下了孙玉明亲家。

所以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结下的人情,孙玉明是不得不还的。

“奶奶的,说吧,说罢,尔有什么事儿?”再次摇了摇头,将周围所有人赶走之后,孙玉明与白岳单独说话。

其实白岳作为一个只读过私塾的人,对于治理地方却是很有天赋。

在他担任广元县令的期间,不仅消弭了民间的矛盾,还尽量解决掉嘉陵江水患的问题,与各处河堤、桥梁修补问题。

只不过白岳要求孙玉明帮忙的可不是小事。

此事还得从广元大户孙家与冯家说起,这两家早在张献忠拿下成都府,还未北上之际,便派人联系到了大西军,彻底投诚。

不仅为大西军提供了不少川北明军的情报,还将家中大部分的金银钱财与粮草都献给张献忠。

这种主动投诚的事儿使得大西军大顺帝十分高兴,直接赏了这两家家主免受地方打扰的圣旨。

至于事情的起源,则是起自孙家的长子孙隆义,此人长得十分高大雄壮,从小便习武,足足七尺有余(两米多),犹如吕布在世。

可惜,此人志不在什么天下大势、参军打仗或者科考当官,本来凭借着孙家简在帝心,孙家老父完全可以问朝廷给自己儿子要一个官儿当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十章 广元奇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十章 广元奇事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