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琳立功 卫辉之战

作品:明末之西风渐起|作者:李邹虞|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0:06:47|字数:8094字

面对着凤翔军一半人马消失的局面,如今在唐通的面前只有两条可选之路,要么稳固一些,学着张天琳分兵而走,留下一员大将继续驻守在阳方县,亲自同样带领一半人马返回朔州驻守,防备张天琳偷袭。

要么就胆大一些,趁此良机先将张天琳留下的军队歼灭再转过头去,带领大军进驻朔州,猛攻其主力,如此一来以多胜少就算不可将其全歼,也能一战而打垮张天琳的部队。

在这两个选择之中,一般来说,普通的将领一定会选择稳固一些的打法,毕竟身价性命与将士都是自己的,鞑子朝廷只是让他守好大同府即可,何必这么尽心尽力提鞑子效力,甚至要为了别人拼命呢?

然而唐通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当然没有死忠于鞑子朝廷,只是因为非常热衷于权势,极度的利己而已。

唐通本来在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

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服、玉带,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极其令人不齿。

他为了能够升官发财,付出一些代价是值得的,反正再怎么战败,只要他能逃脱掉,损失的将士还可以重新招募,兵甲也可以重新打造,如此一来何不赌把大的?

唐通一直到深夜都未睡着,就是在想此事,如今下定了决心,便立刻开始了行动,他一面派人通知朔州守军严防死守,小心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张天琳部偷袭朔州。

另一边则等待到第二天天亮,由他亲自带领大军猛攻都尉张良臣镇守的大顺军军营。

虽说张天琳部因为在山中游击了两年的时间,不管是能力还是心境,将士们都在磨炼之后得到了加强,故而战斗力是要强于唐通部的。

但是大顺军在去了一半人马之后,兵力则大不如唐通部,战斗能力的差距得到了弥补。

因此张良臣死守之后被唐通压着头打,幸好张良臣不是一个容易上头莽撞的人,他始终遵循着张天琳的指示,那便是死守军营,不接受敌人的挑衅外出一步。

如此卖命的拖延时间,就给张天琳创造了机会,他一路猛攻势如破竹,驻守在道路上城寨、堡子的建奴守军没几个真鞑子,根本抵挡不住大顺军的攻势。

故而张天琳带部很快便通过了山路,从井坪所杀了出来,进入了大同平原,没有耽搁,立马杀向了朔州城。

之后形式的发展,不像唐通此前想的那样简单:张天琳八千多人在朔州三千守军的镇守下始终攻不破城,而他顺利解决了张良臣,再一鼓作气消灭张天琳。

唐通一开始就想错了,觉得张天琳只知道猛攻,没有一丝谋划。

其实张天琳是一个很有远谋的人,他此前在大同府驻守了那么长时间,虽说后来随着大顺军的战败,张天琳自己败退的也很快,但就算如此,他又怎能没有于大同府境内留下一些后手呢?

若是未来张天琳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同府,那么这些个暗子将就此沉寂下去,未来不会有丝毫暴露的可能。

可既然张天琳敢于带兵杀到了朔州,是因为他早就谋划好了一切,联系好了内应。

待大顺军抵达朔州城下之时,还未来得及进攻,才将营寨搭好,在当天夜里城内便发生了叛乱。

镇守东城们的将领趁夜打开了城门,导致张天琳连城都没有攻打便顺利得到了朔州,还俘获了其中基本上所有守军兵马。

原来这东门守将便是张天琳曾经最为忠心耿耿的部下,被当做后手留在了大同府,后来他投降建奴,一直待在了朔州没有挪窝,还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忠诚,因此张天琳才能偷袭建功。

面对着如此功臣,张天琳当天就在城内对其展开了及其优渥的赏赐。

毕竟攻取了朔州之后,张天琳便占据了大同府的全部主动权,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

同时张天琳也抓紧时间将朔州城内忠于建奴与唐通的将领清理之后,对朔州守军做出了一番安排,将其与自家麾下兵马打乱之后,命立下大功的守城将领为朔州守备,带兵两千驻守朔州城。

而张天琳则率领万余兵马不敢有丝毫耽搁,直奔阳方县的唐通而去。

本来唐通攻打张良臣的营寨进展已经差不多了,就差临门一脚。

可是却始终没有击溃敌军的军心士气,导致张天琳率领三千骑兵杀回来的时候,唐通还在忙着攻打营寨,他是没有想到张天琳的速度如此之快。

按照唐通的猜测,哪怕张天琳顺利攻下朔州,也会花费不少的时间,怎么会这般迅速?

唐通还在恼怒之时,张天琳早已开始了行动,他面对着敌军的腚眼儿,自然不会客气,直接朝着唐通的后阵杀了过来。

待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想起之后,张良臣发现援军抵达,与其他将士一样都士气大震,他们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嚎叫着反冲锋而去,试图跟张天琳夹击唐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西风渐起》,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四十一章 天琳立功 卫辉之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第四十一章 天琳立功 卫辉之战并对明末之西风渐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