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战走和

作品: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作者:Mr木木木啊|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6:54:43|字数:4194字

第193章 战?走?和?

见到老十五这一副期期艾艾的模样。

乾隆就知道如果真的把这皇帝的位置给了他,怕是大清朝明天就得散架了。

这人心散了。

队伍已经不好带了。

现在福康安手下那些团练兵就不怎么听话,之前因为对手是太平天国,那些汉人的地主老财们还要红着眼睛拼命。

现在这逆明的宋国公北伐了。

不只是那些地主老财。

就算是孔府的衍圣公孔庆镕也眼巴巴的等着逆明大军前来呢。

如果说之前这逆明还只有广东一省的时候。

那些汉人地主投降起来还有些顾及。

现在眼看着大清朝在汉地就剩下山西、直隶两个能管得到的省了,这些汉人地主怎么可能还死忠大清?

在大清这里他们还要给旗人但奴才,当个六部的官头顶上还得有个满官压着。

大明那里可没有这一套。

而且连丞相制度都被恢复了。

这眼看着汉家士子宰执天下都是有可能的时候了。

还眼巴巴的死忠大清,那脑子估计也做不成官儿。

还好乾隆在这之前就赏了山东团练、冀州团练,还有从山西调过去的晋勇兵的带兵官们北京二环内的大宅子。

都是几进几处的四合院。

放在现代最少都是能价值一个亿以上的那种。

都赏赐了大宅子了。

当然也要把子侄妻女都送到北京享福了,还有的团练兵官还得到了汉军八旗的身份,抬旗了,脑袋上长没长通天纹不知道,但是这从古至今都非常吸引人的京城户口倒是稳了。

还有孔府的衍圣公孔庆镕也得到了官位。

荣升山东巡抚,现在就在紫禁城办公呢。

这当的是地方官,享受的是京官待遇。

真是圣眷正隆。

控制了衍圣公以及山东、直隶、山西一些大族之后。

倒是暂时不用担心这三省团练直接倒戈了。

但是当明军抵达兖州、冀州等地之后。

当地依旧是望风而降,这鲁西南和冀东南的百姓们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剪掉了辨子,喜迎大明王师,各州府也马上安排了知州、同知、知县,又进行了科举乡试,实行了大明朝的“本地秀才本地官”的秀才为官政策。

虽然不知道欢天喜地喜迎王师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这都是乾隆从【日月报】上看到的新闻。

但是大明朝在占领区进行了科举这事肯定是真的。

这就说明了这大明朝这次就是冲着全取汉地而来的。

而且占领的地盘,是绝对不会再吐出去,是会分兵防守的。

在三方对峙的情况下还敢如此,这逆明的信心未免也过强了一些。

乾隆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

做了拿个噩梦之后,乾隆的身体状况倒是感觉好了许多。

似乎也恢复了一些斗志。

作为掌控一个大帝国六十年的皇帝,乾隆这样的政治动物自然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去把和珅、阿桂、勒保、海兰察、董诰、王杰、刘墉几人叫来。”

现在军机处有和珅、阿桂、董诰、王杰四名军机。

而勒保、海兰察是八旗大将,现在是用将之时,自然也是乾隆重要的大臣。

刘墉虽不是军机,但是现在也是少有的几名汉臣重臣之一。

另外其山东诸城刘氏一门三代都在清朝为官,其父刘统勋官至首席军机。

算是三代大清忠臣了,因此也是相对值得信任的。

......

养心殿外。

等待着消息的众臣们也在议论纷纷。

这大清朝前途如何,如今众人是争论不休。

以阿桂、勒保等满洲大将的意见,是并不想守北京,而是希望能退出中原,前往归化,背靠草原,与明军周旋。

然而像是以刘墉等汉臣的意见,却坚决认为必要守北京,决不可轻易言弃。

这满人主逃,汉人主战。

这场面倒是颇为热闹。

和珅站在殿前闭目养神,就在此时,身材高大的刘墉凑了过来。

“和大人,您倒是稳如泰山呐,是否心中...已有良策?”

“我能有什么良策,这是走是战,还不是得皇上说了才算,你们在这里争个什么劲。”

“是啊,皇上说了才算。”刘墉朝着养心殿的方向拱了拱手,“只是这在北京城是皇上,到了草原上还能是皇上吗?恐怕只能做蒙古大汗了。”

有个大汗的前途也不错...

和珅心里想道。

就怕连大汗都没得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和珅压低声音,“依我看,皇上自己既不想战,也不想就这么走。”

“那是...”

“和!”和珅能作乾隆宠臣,对乾隆的心思和性格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战?

如果来的是教匪,乾隆肯定不会有什么犹豫的。

但现在是教匪明逆一起来,别说是和两家打了,就算是明军一家,乾隆都不敢把手上的八旗本钱拿出去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一百九十三章 战走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一百九十三章 战走和并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