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列颠和沙俄的恐惧

作品: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作者:Mr木木木啊|分类:历史|更新:2023-04-13 15:27:27|字数:6308字

时间进入了五月。

夏日的气息开始在燕云之地蔓延。

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了起来,街头巷尾的榆钱树也已经变得郁郁葱葱,整个京城仿佛都因此变得热情了起来。

胡同口也开始变得人多了起来。

随着战争的结束。

各地幸存的人们仿佛杂草一般,又开始焕发出了生机。

他们从每一个角落钻出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写下了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注脚,将王侯将相们的故事堆积了起来,让人们得以一窥。

“嘿,听说了吗?天子马上就要来北都了!”

“这前清乾隆皇帝都死了,天子早就应该来了吧?”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前清的皇帝虽然死了,但是得把这满城的满人都转移走了,皇宫也得修缮一番,还要选个黄道吉日才能进城。”

“还真的讲究啊。”

“当今天子听说是广东人,他们老广最讲究这个了。”

胡同口的话题也离不开这几天的热门。

便是大明朝廷又回来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自从一百五十年前,大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之后,这一座有一两千年历史的燕云之地的雄城,就先后被大顺、大清占据。

那正阳门上的牌匾,也从“大明门”最后变成了满汉双文书写的“大清门”。

“听说了吗?正阳门的那一块匾额,反过来就是大明门了!”

有人八卦道。

“不能吧?不就是一块匾额么。”

“怎么不能,当初大清听说就是直接用了这一块匾额来写的大清门,就是要镇住这大明,没想到给大明留下了一线生机,这才有了光复天子光复大明啊。”

“还有这事儿...”

“谁知道呢...”

在胡同口的议论声显得十分的轻快。

因为大明光复皇帝说了。

大明一切都是按明礼治国。

明礼规定:臣民除非议论颠覆大明政权、直接攻击大明皇帝、皇后、太子的言论,其余言论皆不入罪,但因传播流言、制造谣言之人,依据其言论引发的后果严重程度和性质进行审判入罪。

本来这事大家伙儿并不太知道的。看书喇

毕竟一部明礼总纲,林林总总有十几卷呢。

再加上现在已经制定出来的【礼-宗藩秩序】、【礼-科举法】、【礼-兵役法】、【礼-农业法】、【礼-商业法】等一具礼总纲制定的法律。

那可就更多了。

而且随着大明一统天下。

更多的法律定然也会被制定出来。

到时候,大明怕是也要走进律师讼棍大发横财的邪路上来了。

真是一点都不先进。

不过随着前清皇帝乾隆的公审。

这一下就让几乎所有士大夫和在京城观看了这一场审判的京城的人们知道了光复天子推行礼的决心!

连前清的乾隆皇帝,都因为过了八十岁而免于被处死——虽然乾隆还是死了,但是那是他自己气死的。

和光复天子可没关系。

而且这事儿还有人写成了戏文。

就叫【天子三气乾隆】。

这会儿就在西园子里面演着呢。

不知道多少京城的老少爷们都知道了。

这乾隆皇帝就像是周瑜——不对,连周瑜都不如,至少人家周瑜长得好看啊。

被光复天子的大气魄所震慑,最后活生生自己憋气憋死了。

真是罪有应得。

就在街头巷尾,北都城内的老少爷们在乐呵呵的议论着的时候。

北都城内也是布置一新。

在街道两侧的树目都包裹上了红布,挂上了日月旗。

近卫兵团的士兵也提前好些天进入城内,这几天都能看到扛着火枪,排着整齐队列的巡逻队。

城内有司也全部都动了起来,雇佣了不少人将整座城市都打扫了一遍,紫禁城也修葺一新。

那些前清的宫女太监们都得了一笔遣散费后赶了出来——大明是不用太监的。

这段时间大家关心的新鲜事儿还有有些有钱太监娶妻的事。

也不知道这太监娶妻要做什么。

看着玩?

所以如今整座城市都在等着主角前来呢。

这大明时隔一百五十年后,又回来了!

......

五月二十日。

从永定门到正阳门的大街两排,两列士兵站在大街两侧,留出了中间的大道。

而在道路两侧。

前来看热闹的人们可有不少。

大家都听说了。

大明天子的御车,就要从永定门路,前往正阳门,再到皇宫。

皇宫自然是不能让普通老百姓进去的,但是永定门到正阳门这一段,倒是并没有阻止群众围观。

在围观的人群之中。

也有一些低调的人群。

那就是原来西方诸国驻京的外交官们。

由于大明天子并没有召见他们,这些在北都城内等得心焦的外交官们总算等到了朱皇帝进入北都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列颠和沙俄的恐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列颠和沙俄的恐惧并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