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道路

作品: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作者:Mr木木木啊|分类:历史|更新:2023-08-31 14:40:02|字数:8730字

第364章 各有各的道路

背井离乡,万里迁徙。

这对于住在风景如画的江北行宫的朱皇帝来说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但是对于下面的官员、移民来说,一不小心可就是要命了。

朱皇帝不在乎路上死一点人。

反正死的也过不是他家里人,至于到了地方之后还要打仗——没关系,大明有枪有炮。

不就是一点土着么。

枪炮随便就打死了。

不过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这种人口大迁徙的人们来说。

万里迁徙,确实不是什么特别愉快的经历,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痛苦的回以比较多。

金山总督府,金山河口往内陆大约一百多里。

这里已经是一片蛮荒了。

暴雨像是刀子一样噼里啪啦的砸了下来。

闪电和惊雷在乌云之间翻滚。

在不远处还能看到从天空垂落下来的电芒。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队大队的移民正在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走着。

李忠义就在人群之中,泥泞的道路已经把官靴都沾满了黄泥,身上的大红袍官服也已经被泥水浸透了。

手里的拄着一根木棍,肩膀上还背着火枪,腰上还插着刺刀。

只是在这样的天气下。

这一杆火枪基本上也没什么用了。

以此同时。

金山总督府的一个连的驻军负责护送这一队移民前往目的地。

在道路两侧,明军的士兵们一个个手持长枪马刀,凶狠的目光盯着周围,似乎随时可以发起冲锋。

这里是金山河口的边缘了。

而这一队移民是新来的,人数足有五百多人。

这一大队移民要在一个山谷平原上驻扎,距离金山城有些远

之所以要在那个地方安排一个集体农庄,原因是在那里发现了铁矿和煤矿!

挨着河口的铁矿和煤矿,储量未探明。

但如果金山总督府这里办起钢铁工业。

那对于金山总督府在此处的立足无疑是有足够的好处的。

因此。

这个集体农庄与其说是农庄,不如说是一个军户卫所。

现在金山总督府已经准备在上海和广州招标了。

招募钢铁公司入驻。

而在这之前。

必须要对这个区域进行牢牢的控制。

而作为屯田官的李忠义就落得这个苦差事,带着人去那里建寨。

那地方可真的不太平,

北美土着是很凶悍的。

一不小心,可能就把命丢在那里了。

但李忠义也没办法。

他本来以为来一趟就能回去了,结果现在...被借调到了金山总督府做官了。

日后也不知道有多少倒霉蛋和他一样呢。

“都快点走,要趁着天黑之前走出这里!”

李忠义大声说道。

只是他的声音在大雨瓢泼之下,根本就没多少人听清。

............

金山总督府是瓢泼大雨。

在中都的江北行宫同样是被大雨笼罩。

今天朱皇帝没有去勤政殿处理政务,而是在日月湖的亭子上和几名后妃一起欣赏秋雨。

“赵、金都是朝鲜两班大户,他们表面上不敢反对皇上评分土地的旨意,但在心底是肯定不乐意的,必然有二心,如果被他们找到机会,恐怕........”

皇后罗芳梅皱着眉头说道,语气有些凝重。

相比于朱皇帝。

罗皇后倒真的是一位颇有“传统贤后”风范的皇后。

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对诸皇子公主也尽到了责任。

现在她关心朝鲜的事情,也是因为十四皇子未来会是朝鲜王,所以作为十四皇子名义上的嫡母,她关心一下也是应该的。

朱道桦倒是咩有这个担心。

他笑呵呵的说道:“朕这一番改革之后,朝鲜两班的豪户都要没落,若是老老实实做臣子,还能保全富贵,如是有什么贰心,那就是自己在找死了!”

朱道桦当然也关心自己儿子的将来了。

朝鲜的土改,就是为了把权力从朝鲜两班收回来的。

大明国内的封建势力要清扫,朝鲜国内不合时宜的封建势力当然也要洗涤了。

和中国不同,朝鲜的封建制度的本质是士族专政。

所谓科举,不过是用来掩饰士族统治的一块遮羞布。

朝鲜的科举是分成文科举、武科举和杂科三类。

其中文武科举只有两班户可以参加,平民只能参加杂科,就是考中了也没什么前途。

而文武科举考试又以文科举为尊,名目也是抄中国的,有生员、举人、进士什么的。

而且比中国科举容易考,因为朝鲜的进士录取人数要远远多于中国。

不过中了进士也不等于有什么好前途,关键还是要靠投胎,如果投在安东金氏、丰壤赵氏这样的豪门,基本上都是三考连捷,考出来后保准做大官。

其中的猫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朱皇帝给朝鲜设计的“资产阶级革命”路线,则是彻底扫荡两班豪门的势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道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道路并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