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西方战事

作品: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作者:Mr木木木啊|分类:历史|更新:2023-08-31 14:40:02|字数:8078字

第379章 西方战事

夜深如墨。

但此时的中都江北行宫。

大明天子朱道桦依旧坐在自己的御书房内沉思。

他是个受到过完整的“阶级史观”的现代中国人。

所以他的思维方式其实已经有些固化了。

作为皇帝,他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套上后世的那一套“阶级史观”的方法论去套用,化用。

但是现在对于朱皇帝而言。

他知道后世会出现什么情况。

会有一段风起云涌,红旗插了半个地球的时代出现。

但最终。

这个运动的高潮终究是结束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大英帝国,米国,欧洲等国的工人阶级没有揭竿而起,没有打破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没有建立属于工人的祖国呢?

朱皇帝想起了伟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

为什么第一世界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和那个工人祖国一样解体,消失了呢?

也许是因为第一世界的工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超过第三世界的人们吧。

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世界的国家,掌握着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和对世界各种基础规则的掌控。

这就意味着。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从第三世界的国家进行收割,虽然大部分收割的财富,都属于上层资本家,但毫无疑问的是,和第三世界的底层比起来,第一世界底层的人们生活条件也是因此大大的改善的。

也就是说...

这些国家维持富裕优渥的生活,维持的高福利,其实也是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

但大部分却并不是对本国底层的剥削。

而是...

对别的国家的剥削,通过各种手段对别的国家进行资源上的收割!

很显然。

在第一世界的工人们,他们其实并不是处在完全充分的劳动力竞争市场上的——他们的工资是如此的高,以至于如果他们真的处在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的话,他们必然竞争不过第三世界的工人!

但在未来。

这些第一世界国家的工人,显然是处在....竞争之外!

比如说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的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和斗争,同时大英资本家们忌惮东方阵营的舆论宣传攻势,被迫给工人提高了待遇,让大英的工人并不是处在完全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之中。

虽然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大英帝国不再是世界工业中心,也不再是世界帝国。

随后的米国和苏国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虽然两国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但相似的是。

两国的底层劳动力都处在“竞争之外”。

但是这带来的很快就是苏国解体和米国丢掉了第一工业国的名头。

原本贫穷落后的中华,却因为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虽然还没有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但是按照历史规律。

第一工业国。

往往也距离第一强国并不遥远了。

大英帝国如此,米国如此。

这可真的是两难啊。

按照朱皇帝的想法,要维持第一工业国的地位。

首先要尽可能的压低人力成本,同时还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这本身就是悖论:既要人力成本低廉,又要人口素质高。

当然了,也不是不能做到。

问题在于....

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培养一个人才的成本都是很高的。

后世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至少要几十万——这不仅仅是家庭付出的金钱,还包括财政的补贴。

生产一个大学毕业的无产者可能需要上百万甚至更多!

而且这个无产者很可能被迫以低于成本价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这个成本当然是包括住宿、医疗、养老、繁殖和养育后代即生产新的无产者所需要的一切开支——对了。一对无产者夫妇至少要生产两个小无产者才能保证无产者这个物种在将来不会变成大熊猫或华南虎。

换句话说。

为了让打工人这个群体能维持下去。

资本家至少要让一堆无产者夫妇住得起一套供四个人居住的住房——不管是买的还是租的。

同时一对无产者夫妇的工资所得,还要支持他们培育两个孩子到大学部毕业的费用,同时还要保证这一对无产者夫妇不被饿死和不被冻死,同时也可以支付起医疗费用。

这可真的太难了。

难怪后世生育率越来越低呢。

而生育率越低。

就意味着无产者的生产不能持续。

这就迫使资本出逃——去生育率高,同时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然后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就接踵而至。

这一套循环下来。

哪里还会有永远的霸主啊。

朱皇帝叹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

门口吱嘎一声打了开来。

罗皇后抱着毯子走了进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七十九章 西方战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三百七十九章 西方战事并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