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长安朝堂巨变!

作品:这太子,不做也罢!|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1:31:33|字数:12430字

说到这个,那些武将也来了精神,侯君集更是当即说道:“对,老夫也听说了,虽然他们的那种连弩远程的杀伤力不足,可在两军冲刺的最后数十步之内,绝对是神兵利器!”

“这倒是的。”李靖也说道,“如果我们不是提前知道了,哪怕我们对上他们,可能也要吃个闷亏,只能说这吐蕃输得不冤。”

听着众人的商议,李二倒也没打断,只是吩咐人去将阎立德传了过来。

对于大明的新式军械,他也很上心,甚至可以说,他是最上心的一个。

毕竟,掌控着这些新式军械的人是李承乾,这让他有了危机感。

等阎立德来了的时候,众人还在商议,李二见状,摆了摆手,说道:“将奏章拿给阎卿看看。”

众人闻言,这才安静了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将奏章递给了阎立德。

阎立德其实猜到了,随着吐蕃被灭,李二能招他来,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呼之欲出了?

不过在看完了奏章之后,阎立德也是愣了一下。

好家伙,大明的火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么?

不过对于大明的创新,他还是很佩服的。

不管怎么说,大明和大唐的火药研发出来,不过是前后脚的事儿,而大明在实战上的运用却比大唐要成熟多了。

“阎卿有何看法?”李二见阎立德合上了奏章,便问了一句。

阎立德闻言,躬身道:“是臣无能。”

“这会儿,没人说伱无能不无能。”李二没好气地问道,“朕问的是,我大唐能否做出这些东西来。”

“做出来没问题。”阎立德说道,“原理倒也不难,无非就是利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力罢了。”

李二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做出来问题不大。

“可我们的思维模式确实是个问题。”阎立德继续说道,“大明在这方面,的确强于我大唐,他们仿佛永远都不欠缺创新的精神,敢于尝试,也不惧怕尝试后的失败。

这恰恰是我大唐不能比的,说起来,就算今日我大唐模仿大明做出了这些东西,但谁知道明日大明又做出什么东西来呢?

难道要我们一直去模仿大明不成?这让我天朝上邦的脸面往哪儿搁?”

说完,阎立德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心有千千郁结一般。

而他的这番话,也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的确,如果一直如此的话,大唐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一味的模仿,终究不是个办法。

长此以往的话,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阎卿有何想法?”李二其实猜到了阎立德想干什么,毕竟几年了,将作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

只是以前李二的确没办法支持阎立德这么做,不过如今倒是一个好时机。

阎立德当即说道:“陛下,微臣请奏,开工科,办工学院。”说着,阎立德还从袖笼里拿出了一本奏章,继续说道,“我大唐人才辈出,之所以在工业上步步落后于大明,其原因就是大唐的工匠都被固有思维所局限了。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孩子开始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否则,我大唐的工业很难追上大明。”

对于这个设想,阎立德准备了三年有余。

而这本奏章,在他袖笼中也放了足足三年!

甚至就连奏章都换了好几本,为的就是等一个机会。

很显然,今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而他这话一说出来,国子监的孔颖达当即就说道:“陛下不可,自古以来,哪儿有工科一说?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又何来匠人?

若是让匠人登堂入室,岂不是颠覆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的传统?”

站在孔颖达的立场,他是坚决反对所谓工科的。

这是在挤占他们士族的利益,他岂会同意。

当下,不少人也站了出来反对。

对于这一幕,阎立德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见状,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甚至还有些微的愤怒。

而就在这时,段纶却是站了出来,说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未必就是对的,如今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拨乱反正?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

诸位其实都能看到问题所在,为什么就不能做出改变了?难道说,你们真就那么惧怕匠人?还是说,你们连与匠人竞争的勇气都没有?”

他是工部尚书,自然站在阎立德这边。

虽然他也属于士族的既得利益者,但屁股决定思维,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他就只能如此。

这也是大唐官员的操守。

“荒谬!”温彦博当即就站了出来,反驳道,“难道还要吾等今后和一群贱籍同朝为官不成?”

“那尚书令是不是要亲自去研发那些新式的军械?”阎立德当即怒了,“还是说,大唐的工业不用发展了?

我们今后就仰望大明好了?

想我堂堂天朝上邦,什么时候要仰望别人的鼻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这太子,不做也罢!》,方便以后阅读这太子,不做也罢!第578章 长安朝堂巨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这太子,不做也罢!第578章 长安朝堂巨变!并对这太子,不做也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