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林松年《南国荔枝红》
【赏析】
这是花鸟画走”古为今用”的路,具有创新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以传统的笔法表现现实的生活,歌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画中表现南国荔枝熟了,装船载运的丰收场景。以柔美有弹性的线条,浓艳的色调,特有的构图方式,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7、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赏析】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
18、颜真卿《刘中使帖》
【赏析】
行草。此帖又名《瀛州帖》,是着名的颜书墨迹之一。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到十分欣慰。此篇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元鲜于枢称此帖与《祭侄文稿》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吴冠中《竹林人家》
【赏析】
吴冠中将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在一起,把诗情画意运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表现出来,成功结合了笔墨的细腻与油画特有的色彩特质,将原本具象的风景赋予更深层纯粹的抽象意念与美感。
20、李可染《牧牛图》
【赏析】
李可染先生是画牛高手,画室取名“师牛堂”。画牛,是李可染艺术生涯的永恒主题之一。“牧牛图”就像一首浸透着质朴深情的田园诗,使观者不断领略到一缕温馨的气息,激发人类对朴素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21、郑板桥书法《吃亏是福》
【赏析】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桥郑燮题”。做人要能吃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丢掉应有的幸福。“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
22、弘一法师《行书十言联》
【赏析】
“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远离诸妄想,随顺於众生。”此联为李叔同出家后的典型书体。圆润含蓄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稚拙中带些赢弱,蕴藉和谐、兼疏淡远,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
23、张大千《赏荷图》
【赏析】
张大千画荷画得出色,得益于他爱荷、养荷、赏荷。他画的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娇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他画的荷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称为“大千荷”,画出了荷花的神韵。
24、八大山人作品
【赏析】
八大山人笔下的动物形象怪异夸张,丑中见美,常常是白眼朝天,给人一种冷漠和孤傲的感觉,表达出一个流亡贵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鄙夷和不满,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几乎成了八大山人作品最鲜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25、林风眠《双栖》
【赏析】
此幅《双栖》可以看出林风眠明显的调和中西的努力。枝丫的交错盘结、心形叶和紫色花的分布及其颜色的浓淡变化、光影的效果,更多体现的是西画的艺术语言模式;但枝叶间有意无意的留白,却又标示了林风眠在吸收中国传统画的艺术手段。
26、陈之佛《春江水暖》
【赏析】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27、唐寅《古槎鹳鹆图》
【赏析】
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树身以飞白写出,盘藤则用水墨阔笔。画面错落有致,神韵飞扬,为唐伯虎传世之精品。
28、陈逸飞油画《运河人家》
【赏析】
陈逸飞运用他擅长的细腻浑厚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颇具生活气息的场景—日暮归渡的渔船上一家三口,临岸的民居在精心摹画下泛着水乡特有的润泽,白墙、黑瓦、石阶,与前景中的渔家人物融合无隙。尽管是写实的,陈逸飞依然赋予了这个平凡的瞬间以诗性的节律。作于1984年。
29、明祝允明草书《云江记》
【赏析】
祝枝山的书法面目多变,每卷有每卷的情致风规,如这卷草书,以硬毫小笔书就,笔画瘦劲而婉约,纵横挥洒,满纸云烟,偏多怀素遗意。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书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