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蒲公英属于清热解毒药,一般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炎、疔疮毒以及妇科炎症等,近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治疗胃肠炎作用,配合黄连制成连蒲双清片成药疗效佳。而据美国民间使用报道,以之泡酒常饮可延年益寿。据报道,美国一101岁老妇,仍能从事劈柴等重体力活,其家庭三代人均长寿,父辈活110多岁,而儿辈均已90多岁。记者询问其秘方,谓以蒲公英根泡酒每天饮一杯,坚持天天服用故得长寿。按中医理论,肾精足则长寿,以此推理,该药是否有未知的益肾作用呢?根据化学分析,该药含肌醇、叶酸、泛酸,此三成分皆可使头发乌黑,而从中医理论来说,使人乌发的药物多具补肝肾益精血作用,此又为该药具有补肾作用的一佐证。蒲公英还具有一奇效就是可治黄疸、黑疸,此为北京叶橘泉教授治疗经验。长服此物,可消炎杀菌,防止胆结石形成。本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药具轻微腹泻作用,似可用于便秘(以胃肠湿热型为主),原有的胆囊炎经常致痛现象消失。另外,慢性咽炎、抽烟者经常饮用亦具保健作用。
以蒲公英的使用心得可以推论,有许多中药可能具有中药学书上未述的作用。中药的应用范围应不只中药学书所述的。民间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之说,可能也是此种道理。
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教授曾遇到一位以鲜蒲公英治愈的肝病患者,对其治疗经过感受颇深。患者为中年妇女,病由黄疸转为黑疸,面目青褐,胸满腹胀,顽固性便秘,家中贫困不堪,难以维持。他人认为,黄疸转为黑疸,已属不治之症。叶老给予免费治疗,送服几剂中药,略有好转。后嘱其家属挖取蒲公英煎汤服用(每日约90~120克),服用一月余,未花分文,竟将迁延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好了。叶老感叹道:“过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这次单独用其鲜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及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时剂量应增加。”清代《本草新编》中有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蒲公英药效与吃法
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分布。苏颂云:“春初生苗,叶如苦营,有细齿,中心抽一茎,茎端一花,色黄。”李时珍说:“小科布地生,断之有白汁,嫩苗可食。”《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所以,它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良药。春天常食,可排毒养颜保健康。
营养价值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维生素b10.03mg,维生素b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还富含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和大量的钾元素等人体必需物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通乳作用
本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4.利胆作用
国外研究,本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5.保肝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蒲公英提取液中加入内毒素,相互作用后测得内毒素的活性降低,其减毒倍数为9.3,故可保肝。
6.护胃作用
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胃溃疡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大鼠粘膜损伤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抗胃溃疡及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的含量有关。蒲公英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麻醉大鼠用ph4盐酸生理盐水做胃灌流实验,蒲公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