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常继祖顶盔掼甲坐在马上,身后就是五千士兵,等候着朱高炽前来送行。
最终朱棣还是同意了让常继祖护送陈天平回安南的要求。
并且在常继祖东厂人马之外,还从五军营调拨了两千精锐给常继祖,并且为了保护常继祖的安全,在钦差的头衔和王命旗牌之外,还给了常继祖一个总督云南广西兵马的头衔,万一有事,常继祖也能调动两地的官兵。
而常继祖的准备也很充分,除了玄武卫按照老规矩留守之外,青龙卫、白虎卫、朱雀卫倾巢出动,加上自己的黑甲卫队,几乎将东厂的作战部队都给带了出来。
而且之前常继祖让李淇扣下的火器弹药也有了用处。
除了每人都配了新式火器和足量的弹药之外,还拖了十几门虎蹲炮,另外还有十辆大车上盖着黑布,里面藏着常继祖的秘密武器。
朱高炽到了西门之后,看见常继祖军中如此装备,心中也是一惊,这哪里是护送的样子,这分明就是准备去打仗的!
朱高炽心里有些慌,赶紧嘱咐常继祖:“继祖啊,此去安南,以陈天平的安全为重,万般不可生事!”
常继祖微微一笑:“世子放心,我又不是喜欢生事的人,只要胡氏不惹我,我也不会主动找他们的麻烦!”
虽然有了常继祖的这句话,可朱高炽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安,却也不知道这种不安来自哪里。
送行的仪式很快就结束了。
看见陈天平上了马车之后,常继祖招呼一声,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向安南行去。
由于常继祖军中辎重不少,行军速度也慢不少。
花了半年的时间,才从应天府走到与安南交接的广西凭祥镇南关。
镇南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古称“界首关”,洪武朝时,改修了此关,改名为镇南关。
从这里出去不远,就是安南的国土。
常继祖的人马在镇南关并没有待太久,休整了两日之后,大军就踏上了安南的国土。
而安南使者早已经派人回国通知了胡氏。
胡氏也早早的派人守在两国交接的地方,迎接常继祖。
胡氏派来迎接常继祖的阵容也很强大,由尚书令右参知政事杜满为首,行遣兵部尚书千牛卫大将军杜人为辅,还有迎接队伍三千人。
面对充满了浓浓的宋朝官制味道的杜满、杜人,常继祖也是无奈,这样混账的官职也只有学宋朝学的不伦不类的安南能做的出来。
可杜满和杜人却对常继祖恭敬有加,事事都要请示,显得特别的恭敬,反而对陈天平爱答不理。
若不是常继祖知道安南覆灭的过程,恐怕也会被杜满和杜人的行为所迷惑,以为他们是畏惧大明的强大,这才不得不恭顺。
可常继祖既然知道前世护送陈天平归国的大明将领黄中和五千明军就是被这样的行为迷惑,后来被埋伏,黄中阵亡,五千明军也全部被杀,他又怎么会上这个当!
所以在杜满和杜人接到常继祖之后,常继祖就暗中命令全军外松内紧,加强戒备。
东厂这边,常继祖将张輗、陈昭、朱勇都带了出来,这三人都是可以统兵的人,虽然年纪小,行事也逐渐沉稳,就连朱勇这个夯货在统帅了青龙卫之后,也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憨憨的。
徐钦作为东厂同知,与李淇一起留在了应天,四大名捕的长处不在军事上,这次也没有带出来。
而五军营的两千精锐的统领是两名千户,还都是张辅的旧部,常继祖用张輗来指挥,也是得心应手。
虽然张輗等人对常继祖如此谨慎有些不解,在他们看来,安南区区小国,怎么敢对大明动手,常继祖这样做也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
可常继祖下的是军令,几人也不敢违抗,只能按照常继祖的命令行事。
常继祖军中的戒备由于做的隐秘,杜满和杜人两人还真没看出来。
杜满还好说,毕竟是个文官,可杜人好歹也是个千牛卫大将军,又挂着兵部尚书的名头,却对军事一窍不通,这样的人能在安南身居高位,这样的安南不灭,还要灭哪个国家?
大军行到芹站的时候停了下来,这是杜满和杜人要求的,他们给常继祖的理由是,此地距离清化府已经不远,胡氏迎接陈天平的仪式还没有正好,怕早到了清化府失礼,所以想请常继祖在这里驻军两日,待清化府那边准备好了仪式之后,再请常继祖继续前进。
常继祖对两人的想法心知肚明,他自己也有盘算,也不揭穿两人,还真就按照两人的说法,在芹站这个地方安营扎寨。
芹站这个地方在富良江北案,道路险峻,山林茂密。
常继祖查看过地形之后,也不由感叹安南也不是没有能人,这里还真是伏击的好地方!
常继祖直接将营地安在了江边,背靠富良江,而营寨与芹站的大山还有三四里的距离,这三四里几乎就是空地,安南人不管是从哪个地方偷袭,都会被明军提前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