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这招你怎么破!

作品:大明锤王|作者:天行无夜|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6:18:16|字数:4518字

由于朱棣面无表情,内阁的诸官也不知道朱棣这问,到底是赞成解缙的人选还是不赞成解缙的人选。

内阁的诸位辅臣都不敢贸然开口,只有杨荣向前一步。

“启禀陛下,解缙说的人选并不是内阁的意见,至少臣在内阁没有听说过这份名单!”

解缙一听,差点没气晕过去,这份名单是他临时想起来的,怎么可能先在内阁商议,可你杨荣也是内阁的一员,这样说岂不是像陛下暗示自己在内阁一手遮天?这样的大事都不与阁臣们商议,这是要独霸内阁的权柄吗?

好啊!杨荣,平日里你与老夫不对付也就罢了,这时候还给老夫来一击背刺!若是老夫今日得脱此劫,来日必不与你干休!

而杨荣一来是想帮常继祖,二来也不愿意让解缙如此得意,三来是算准了朱棣其实不愿意让朱高煦去这么远的地方就藩!

这样一举三得的事情,他不干才有鬼!

而且他的话还没完。

“臣以为,常继祖刚从安南回朝,又是生擒了伪王的功臣,陛下是否要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断?”

朱棣听完杨荣的话,转头看向常继祖,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杨荣让朕听听你的意见,那朕就听听,你对镇守安南的人物有什么意见!”

常继祖心中百转千回,听朱棣这口气,是同意派人镇守安南的,只是不同意让朱高煦去,那自己的回答就要避开朱高煦则错误答案,重新找到一个既能让朱棣满意,又能配合自己下西洋的人选。

他心里想了一会儿,却突然想起一个人选!

当即开口对朱棣说道。

“臣以为,解公所说,需要派人镇守安南,统辖三司,确实很有必要,可臣却觉得,镇守安南也未必非要封王不可!请恕臣直言,封王容易尾大不掉,未必是什么好事,若只是统辖三司,协调政令,其实也未必非要封王不可!”

朱棣听了,轻咦了一声:“不封王?那却如何办?”

常继祖微微一笑:“臣以为可在交趾和九真之上,设安南总督,节制两郡文武,除非动摇安南之大事才需要上报朝廷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总督处置!”

总督这个职务在明代前期并不存在,是到了明朝中期,北方草原的威胁越来越大,嘉靖皇帝没有办法,才在北疆设立了九边重镇,用来防备草原。

那时候,虽然有了九边重镇,然而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经常出现“各省抚臣,皆相视而莫之能相救”的局面,于是朝廷才开始向九边派遣总督,以位高权重的大臣统之,统一指挥调度,组建战时部队出征。

而到了清朝时期,清朝的皇帝看出总督在战时的应变迅速,就将这个在明朝有实无名的官职给定了下来,在全国设立了不少的总督,并且引为常例,比如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之类,成了常设官!

所以总督这个职务在永乐朝还是第一次出现。

朱棣有些疑惑:“总督?何品级?又有何权限?”

总督在明朝是由文官担任,这是明朝以文制武的制度所产生,而到了清朝前期,总督一般都是武臣,不干涉政事,直到太平天国时期,总督才开始文武一把抓,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而在还没有总督出现的永乐朝,那还不是常继祖自己说了算?

常继祖微笑说道:“启奏陛下,按国朝制度,布政使是正三品,若是要节制布政使以及按察使,都指挥使,最少也得是二品起步,最好还有朝中部院的加衔,如此方能节制诸官,而至于权利方面,可协理文武,唯独没有财权和人权,所有的财政都由朝廷拨付,而官员也只能由朝廷任命。”

朱棣听得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如此以来,地方的钱袋子和官帽子都在朝廷手中,那总督的实际权利就能得到控制,比起封王来说,可控性要大了不少。

大明前期的封王与中后期不同,大明后期的封王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基本上是没有实权的,兵权也只限于自己的护卫,还经常被皇帝削弱,所以到了中后期,明朝的诸王就成了混吃等死的“猪”!基本上除了繁衍后代,没有任何作用。

但是明朝前期却不同,大明的封王是有权处置封地政事,并且可以统带本地所有兵马的权利的!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儿子总比那些大臣要靠得住!

所以从秦王朱樉开始,朱元璋的儿子在封地都是有实权的存在,封地上的官员任免,财赋收入基本上都要听取封王的意见,若是中央皇朝强横,封王也不敢太过分,可若是中央皇朝势弱,那这就是霍乱之道!

所以朱棣在听到常继祖对总督的介绍之后,他心动了。

他自己就是藩王造反,自然也怕其他的藩王有样学样,只是他是打着太祖皇帝册封诸王,而建文肆虐诸王的旗号起的家,对待诸王也不能如建文一样那么直接,所以是否继续封王,他其实是犹豫的。

自己三个儿子不对付他是知道,甚至还是他默许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锤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锤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这招你怎么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锤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这招你怎么破!并对大明锤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