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郑和走了,汉王回来了!

作品:大明锤王|作者:天行无夜|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5 16:19:53|字数:4646字

就在常继祖走出皇宫的时候,朱棣却看着常继祖的背影冷冷的说了一句话。

“出来吧。”

随着朱棣的声音,从朱棣背后的屏风处走出来一人。

赫然就是姚广孝带在身边的那名小沙弥净惠。

“参见陛下!”

净惠虽然是个和尚,此时却向朱棣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

朱棣并没有让净惠起身,而是冷冷的问道。

“常继祖所说,可有遗漏之处?”

净惠虽然很想说常继祖有所隐瞒,可偏偏常继祖连一个字都没有隐瞒,都是在梅府中的原话。

“回陛下的话,并无遗漏之处。”

朱棣点点头:“老和尚为什么会跟常继祖一起去梅府?”

净惠赶紧将姚广孝与常继祖的对话也告诉了朱棣。

朱棣听完,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

“老和尚这是转了性了么,为了传教安南,竟然能如此容忍常继祖。”

事涉姚广孝,净惠也不敢乱说话,上一个在姚广孝身边的沙弥,就是因为乱说话,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见净惠不说话,朱棣很满意,他安排人在姚广孝身边,姚广孝心知肚明,这就是帝王宣示自己掌控力的表现,没有这样的沙弥在,姚广孝也不安心。

而朱棣,也只是要知道姚广孝在做什么,说什么,其他的,他也不在意。

“行了,你回去吧!老和尚是佛门高僧,多跟他学一些佛法没有坏处!”

这是朱棣给净惠的指使。

说来也可笑,一个霍乱天下的妖僧,在朱棣嘴里却摇身一变,变成了佛门高僧。

净惠又向朱棣行了一礼,才毕恭毕敬的离开了皇宫。

朱棣却自言自语道:“你我君臣,总要有个善终才是!”

……

永乐四年八月三十,常继祖到龙江造船厂去送郑和。

宣威西洋的圣旨是八月初下的,由于还要做许多准备,所以直到这个时候才能成行。

而且,这支庞大的船队还不是直接就出海,而是要在刘家港停留几天,等着朝廷的水师到齐之后,再一起出发。

其中就有镇海卫。

到了海上,还有东厂的蹈海卫作为他们的向导。

郑和对常继祖还是很感激的。

他能当上这个正使也是常继祖的举荐。

自从苏州一战,他带着山东的水师参战之后,就喜欢上了大海。

总是向往着海上的生活。

这次能够率领这么大一支船队出海,也算了完成了他的心愿。

“常督,多谢你了。”

这句话,郑和是发之内心的。

常继祖微微一笑:“谢我做甚,我还要多谢你带着我的人赚钱呢!”

首次下西洋的船队很庞大,算下来大小战船数百只,总兵力两万七千多人,这样的兵力别说西洋,就是去欧洲也是可以横着走的。

“常督,这次宣威西洋,陛下的意思是宣威为主,赚钱为辅,朝廷要北伐鬼力赤,缺钱,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常继祖笑道:“西洋矿产还算丰富,算是一块宝地,那些土人愚昧无知,空有其宝而不得其利,郑兄此去,正好一展我大明天威,将西洋揽入我大明怀抱,我别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有沈达在,做生意的事不用操心,我只说两件事。”

常继祖此时叫郑和为郑兄,而不是郑公公,也是显得亲近的意思。

“常督请说。”郑和是真心求教。

“西洋土人畏威而不畏德,郑兄此去,务必要先威慑诸国,才能有所进展,否则或有难处,而且西洋诸国中,若遇倭寇,万不可手软,见一个杀一个,杀得倭寇不敢再犯我大明为止!”

常继祖的话语中,杀气腾腾。

郑和笑了:“海上倭寇,已经被你的蹈海卫给杀的差不多了,哪里还用得着我出手?此事杂家记下了。还有一件事呢?”

常继祖叹了一口气:“我父出镇安南,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进入安南境内了,那时,成国公必然班师,安南之富户地主必反!我想劳驾郑兄,出海之后,先至安南,帮忙镇一镇场子!”

“此事好办!你就算是不说,杂家也打算在安南补充淡水和食物,此小事耳!”

郑和笑道。

常继祖见郑和答应,这才放下心,以他对郑和的了解,郑和既然说了,就必然会做到。

“如此就拜托郑兄了!”

“郑公公,时辰到了,咱们该出发了!”

过来叫郑和的,正是新上任的松江市舶司提举沈达。

本来常继祖是请朱棣赐给沈达的官位是宁波市舶司提举,可朱棣不知道怎么想的,直接在松江开了一个新的市舶司,唤作苏松市舶司,而沈达也就成了这个新衙门的主官!

“常督,时辰到了,我们就出发了!后会有期!”

郑和向常继祖抱拳拱手,常继祖抱拳回礼。

海上风险极大,虽然是如此庞大的舰队,可会不会出事,谁也说不好!

目送庞大的船队顺江东去。

常继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自己的熟人又一个离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锤王》,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锤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郑和走了,汉王回来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锤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郑和走了,汉王回来了!并对大明锤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