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探望外婆
孟景笙在郭人甫离开后,着手制定队务章程和情报奖励制度,并初步搭建起谍报队的组织架构,小组拟内设情报、行动、电讯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以后随规模的扩大,再设小组,但由于人才匮乏,只有成员3人,现在这个架构还存在他的设想中。
“少东家,我的代号想好了,茶壶。”袁玉春第一个进来报自己的代号。
孟景笙点点头,在花名册中写下茶壶二字。
“玉春,去重庆考察房屋、地皮的事,你这边也做个准备,去一趟摸熟情况,来回也要七八天,你家里老母亲可有人照顾?”孟景笙关切道。
“谢少东家关怀,我老母送我二姐家住几天没问题,少东家嘱托的事,我一定全力办好!”
“行,什么时候动身走,你跟我招呼一声,我让账房提取支取你的旅费。”
“明天,我送我老母去乡下,后天就可动身。”
孟景笙点头,随后让去叫关海。
“少东家!”关海利落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方纸。
他把方纸展开,里面是毛笔写的两个字。
“乌鸦。”
孟景笙见之一笑,他看了关海一眼,征询道,“你行事稳当,警觉性高,所以我准备让你当我们谍报队的联络员,与郭长官横向联系,如何?”
“关海愿意效力。”
“好!”
孟景笙满意地笑,送走关海后,便马不停蹄地安排器材采购事宜,并亲自设计密室逃生门的工程方案。
......
爱妮亚路,大世界游乐场。
一个鱼龙混杂之地,与北平天桥齐名,新派的、土派的玩意应有尽有。
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的,洋派的旋转木马,胸前挎着烟箱吆喝“大前门”、“老刀”的“小赤佬”,人群中阵阵喝彩的露天戏台,四处兜售鸡脚、鸭头、鸡胗、猪蹄的小商贩,三教九流,齐聚于此,热闹非凡。
郭人甫目光犀利地在各式人群中掠过,他想在这暗藏奇士的民间,搜罗一些人才为己所用。
突然一阵哐啷的锣鼓声,从一个叫“梨园春”的露天戏台传来,郭人甫目光看向戏台,只见台下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票友群中有一些骚动。
卖鸡头、白切鸡的小贩今天生意出奇得好,一桶熟食很快售空,他们数着手中的十几块法币,眉开眼笑。
急促的鼓点再次敲响,从戏台的重重帷幕下,走出一个穿紫色旗袍的曼妙少女,她笑盈盈地高举戏牌,上面写着梅派名剧《贵妃醉酒》,表演者:梅派弟子薛碧云。
随后,台幔、帐幔都改成了白底五彩花朵,桌围、椅围绣大红牡丹花。
舞台口的珠帘一掀,一名京剧花旦扮相的旦角儿翩然出场,只见她身穿大红贴金彩绣蟒,彩裙彩鞋,一出场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丰膄的身段如风舞牡丹,千娇百媚,花旦眼波流转,水袖一抖,顾盼自得,开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立刻赢来台下满场喝彩。
旦角团扇遮面,与皓月比花容月貌,又莲步轻移,台中横走几步,再次唱道:“似奴似嫦娥离月”。
随后扮高力士的角儿登场,为贵妃添杯奉盏,贵妃饮致大醉,接着唱词:“这才是酒人愁肠人已醉,平白诓驾为何情!”
这出戏描写的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好,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但唐玄宗转驾临幸梅妃,杨贵妃闻讯哀怨自伤,借酒浇愁。
郭人甫不是戏迷,稍听了几句,便离开戏台,去了一处耍拳的艺人摊位。
看了片刻,他扬眉一笑,不过是花拳绣腿,他快步离开。
暮色中,郭人甫从一顶黑色漆皮黄包车下来,付了车费,轻快的步伐踏上通向深宅的四十级石阶。
今天布局了几桩大事,又将鲁大奎纳入麾下,现在手头人员,有文有武,草台班子是初步搭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整训,扩大规模,逐步按自己设计的“龙”、“虎”、“蛇”、“鹰”、“狐”五支方队在申沪租界各里弄、堂口排兵布阵,铺下一张严密的情报网。
“少爷,您回来了!”老管家坐在庭院黄桷树下的一张石凳上等着郭人甫,手边还拿着一个军用热水壶,见郭人甫出现在他的视线中,他笑呵呵地上前迎接。
“先喝口热茶!”
“周伯,外面寒气重,我们进屋说。”郭人甫接过水壶,饮了一口,是他爱喝的西湖龙井,茶汤碧绿,香气萦绕。
“少爷,给映雪丫头准备的小点心,我都包好了,下午我给她学校去了个电话,映雪丫头接到电话,别提多高兴,听说过几天我们去看她,她一个劲地说要带我们去城隍庙吃小笼包!”老周提到给他争气的孙女周映雪,慈祥的面容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周伯,她们学堂星期六放学,今天星期三,我们大后天做蓝钢快车去,辛苦您去订票。我顺便去杭城拜访下我的恩师,您这边也帮我备几包上好的点心和茶叶。”郭人甫边走,边对老管家温声交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