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游於四方而不归

作品:三国纵横之凉州辞|作者:日新说313|分类:历史|更新:2018-12-21 23:40:54|字数:6254字

“元直擅击剑?”

“庶年少轻狂,学剑无成,不敢称擅长。”

“哈哈,元直是从荆州来,那不知远游晋阳,所为何事?”

曹鸢呵然一笑,也不在意,问起了徐庶此来的目的。

徐庶没有隐瞒,说道:

“游学并州,为游览北国风光,也为谋求跻身进取之道。”

近些年来,避『乱』逃往南方的北方士人逐渐出现了返『潮』。

北方在经历一番激烈的吞并攻战之后,已经只剩下袁、阎、曹三家势力,总体局势在三家紧张对峙趋于缓和,而南方的荆襄,州大权皆由刘表的宗族、蔡、蒯、黄等地方大族掌握,流亡的士人常常叹息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所以转而重返北方寻觅明主。

只是如今的袁、阎、曹三家已非草创之时,士人们再想要凭借才华、名声轻易跻身霸府之,也十分困难,因此先投往各家的武重臣帐下,然后希冀于通过建功、举荐获得青云直的机会,这也是一条不错的仕途捷径。

曹鸢胸了然,也想知道徐庶的才能,当即问道:

“元直,既然来到并州也有些时日,那你观太原军政,以为如何?”

“君候治军严谨,麾下也多百战之卒,只是观太原之政,窃为并州忧!”

“哈哈哈——”曹鸢大笑,心却是不信,他问道:

“有何担忧?”

“窃以为,若是河北遣将来攻,只恐顷刻有倾覆之危。”

曹鸢摇头,更加不信。他让徐庶前,指着堂的山川舆图说道,

“太行连亘冀州,凡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燕,为天下之脊,山高壑深,其东西交通,唯有通过山间小陉。如今形胜地利皆入我手,若袁绍举河朔之众而来,吾尚能拒之,况偏将之师乎,当砺师振旅,为骠骑将军吞之。”

徐庶也摇摇头,说道:

“君候入晋阳以来,可是遣散游士、轻徭薄赋?”

曹鸢点点头。他受命经营太原,兼军政之事,遣散游士、轻徭薄赋这些政令都是帐下幕僚拟定,交由曹鸢决断颁行的。

当初高干身为袁绍的外甥,在经营自家的基业不遗余力,甚至已经超出了人臣权力的范畴,但曹鸢身为阎行麾下的将领,却不能够像高干那样肆无忌惮。

遣散高干之前豢养的一大批四方游士,以示自己无聚众割据之心,轻傜薄赋,则是为了笼络太原的士民之心,宣扬己方的仁义之名。

但这些在徐庶看来,通通都是画蛇添足的手段。

“庶不知骠骑将军心『性』,然君候既领重任,临事当放手为之。高干府之士,若不能用,亦不能轻纵,彼等心怀旧主之恩,熟知并地虚实,一旦为邺城所用,则为祸大矣!”

“轻徭薄赋,亦不能解君候当前之难。论声名、论仁厚,关西皆不如河北远矣,彼辈宗帅、豪强,虽感君候一时宽恕之恩,然三河、关兵马此前杀人父子、焚人庐舍、强征丁、粮之恨尚在,河朔大军一朝开到,并州士民必望风归降,不复为君候所用。”

“既然如此,还不如收缴郡县之积粟,扣留宗帅之子弟,聚集余下可战之兵,充实晋阳之坚城,以作根本绸缪之计。”

听了徐庶的献策,曹鸢脸『色』微微一变,他当然知道如果实行徐庶的策略,并州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将信将疑地说道:

“观现下的形势,并州接下来当不至于此吧?”

徐庶却笃定地说道:

“是如此!君候,可知魏韩赵凿台杀智伯的故事?”

曹鸢颔首。徐庶继续说道:

“若是当初阎、曹联军一开始灭了河北,那是两强并立,自然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可不幸君候虽然攻取了并州,而袁绍根基犹在,势力尚存,曹『操』则按兵不动,态度不明。”

“眼下关西的兵锋咄咄,甚于知伯。与许都的关系,却还不知伯与韩魏的合约,而邺城与许都的同仇之心,将会超过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形势反复,难道君候不该担忧吗?”

听了徐庶的话,曹鸢沉默许久,暂时没有下定决心,但他已经相信眼前这名士,胸所学与自己帐下招募来的那些幕僚大为不同,他态度也有了变化,敬重地说道:

“徐先生,既然有跻身进取之意,不如先留在本将的帐下听命,以先生之才,迟早有青云直之日!”

喜欢三国纵横之凉州辞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方便以后阅读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12章 游於四方而不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12章 游於四方而不归并对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