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是什么鬼火器

作品: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作者:七月里的烟花|分类:历史|更新:2023-05-13 21:56:32|字数:4824字

五月七日早,天刚蒙蒙亮。

正在山海关内的工匠们庆祝新火器的诞生之时,满清的军帐内正在展开一轮又一轮的争辩。

研制火器的这几日,满清的军队仿佛很有默契般停止了进攻。

数次失利不仅极大地打击了士气,而且也让帐内许多谋士感到了退却之色。

其中有几个原因,呼声最高。

“摄政王,如今顺吴合兵,形势已然逆转,再耗下去估计也难有进展”

“倒不如就此撤兵,养精蓄锐,再图谋划……”

又另一人说:“今敌据关而守,火炮尚足,而我士气已落,恐再难有前日战绩。”

“不若先行撤退,再效仿旧法入关劫掠。如今中原未稳,不若让其乱上加乱,届时再做谋划。”

多尔衮罕见的没有说话,他阴沉着面色听着谋士们的谏言,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只是想到已经派多铎袭扰后方,若就此退兵,总归心有不甘。

而多铎的消息也尚未传来,这也使得他心中多了一丝侥幸的感觉。

“不,不能撤兵,眼看着山海关就要打下来了,此时撤兵岂非前功尽弃?”

“吴三桂的伤亡明显比我们进攻方还要多,我们虽然士气低落,但我不信他们的士气就会高昂。”

“况且,我已派人前往盛京调遣援兵辎重,不日便会到达,所以退兵之事,无须再言。”

说到此处,多尔衮立刻唤来门外的传令兵,更是即刻写了一封亲笔信交到他手上。

“将这封信亲手交给多铎,再叫他速速袭扰山海关。”

“这么多天了,他早应该到了才是,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传令兵当即“喳”了一声,接着急忙退出帐外。

可多铎的军队中了秦宽的伏击后早已溃散,只是过了两天的时间,这个消息怎么都应该传回帐中才是。

可谁成想,对地形熟悉的领路兵却也阵亡其中,山路之内错综复杂,余下的万人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在里面乱撞。

结果就是,死的死,逃的逃。

而人性就是如此,死的多是些重伤员,带着他们不仅浪费剩下的粮食,还影响赶路的时间。

在没有一个主心骨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第一批被抛弃的人。

进山行了一日左右,逃兵也开始陆续出现,剩余的士兵中甚至出现了两个声音。

一部分是高喊着原路返回的,虽然不熟悉路,但对多尔衮是绝对忠诚。

但另一部分担心回去后会被处罚,倒不如上山当匪,抢到什么算什么,多活一天是一天。

双方争执之后甚至大打出手,到了最后不仅分道扬镳,更是带走军中所剩不多的余粮。

只是多尔衮不知道这些,他还在想着盛京援军抵达后两面夹击山海关。

帐内谋士、大臣见眼前的摄政王已经确定,自己便不再多言,话题也一下子便转到了该如何进攻,以及何时进攻上面。

而山海关内,众工匠正兴奋之时,忽然一人连忙将大伙的嘴巴按住。

“嘘!小点声。”

他的目光转到正趴在制造台上睡着的秦宽后,又再度说道。

“秦大人每日每夜的守在这里,可别把他吵醒了。”

众人听到后连忙噤声,这两天来,他们心中对秦宽的钦佩更添了一层。

若之前是敬佩他的头脑,而现在则是敬佩他的为人。

在他们眼中,秦宽如此年轻便有这般才能,还能跟吴三桂称兄道弟,想必定是那些世家大族所出。

而这些大家族的年轻俊杰,几乎都是眼中瞧不起人的,身子骨也高贵的很。

可哪成想,秦宽不但在极度灼热的环境下与他们一同制造,更与他们同吃同住,不分彼此。

他从未有过高人一等的态度,甚至遇到难点时还向着众人虚心请教。

工匠们都难以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更不晓得他如此高贵的身份为什么能有如此态度。

甚至被一个年轻小子误烫伤了手臂,竞也不发任何怒意,反而是借此叮嘱大伙,小心此事再度发生。

而且工匠制作的时候他也帮手,工匠休息的时候他却不休息。

更是一边制造、一边排除错误,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又立刻重新绘制。

秦宽日以继夜,几乎可以说是不眠不休。

他的模样也不免激活了工匠们丢失已久的奋发精神,对秦宽的尊敬更是由心而生。

就在众人商讨好此火器名称之后,秦宽似从梦中惊醒,连忙揉着眼睛说道。

“做……做好了?”

看到陈安手中的火枪,登时便来了精神。

几个大跨步走上前去,途中还差点因为刚睡醒的缘故,两腿踉跄着摔在地上。

被人扶起之后,秦宽兴奋地打量着手中的“转轮手枪”。

虽然与自己所设计的出入甚大,又抛弃了许多当前工艺制作不出的东西,看着确实有些四不像。

但无论怎样,第一版的模型总算是制造出来了。

“走,出去试试,火弹可准备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是什么鬼火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是什么鬼火器并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