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双方计划

作品: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作者:七月里的烟花|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0 23:00:20|字数:4230字

第189章 双方计划

战争并非只有双方之间的互相厮杀。

满清中军大帐之中,多尔衮的目光望着远处不动如山的北京城,脸上满是愁容,

本以为按照手中的情报,在大军压境之后,战事可以迅速了结,却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拖延至此。

而从京城回来的使者也说出一件让多尔衮感到纳闷之事。

京城的百姓之间,恐慌之色甚少,而且他们的生活,好似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多尔衮反复与他确认,见派出的使者言辞凿凿,心中当即纳闷道。

“这不可能啊……”

按照多尔衮所想,京城本就历经战乱,此次发兵又十分迅速突然,城中百姓不可能有大量的存粮。

时间一久,北京城内必然会生出动荡,百姓无粮必然就会闹事,况且城中也没见到派发救济粮的大小官员。

良田都在城外,这个时间点又刚好是耕种收获的月份,没了收成的百姓居然还能这么悠闲?

原本设想的围困几月之后,北京城内会有百姓暴乱,甚至于饿死人的的惨状。

但这个场景不但没有发生,实际情况更是与之完全相反。

深知此次出兵的隐患,多尔衮便想用努尔哈赤的常用战法:“诱敌出城。”

使明军的城防火器失去效力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己方的野战优势。

在这种念头之下,多尔衮这才决定分兵攻取保定与密云。

攻下密云便可以在长城内部有一个落脚点,使得后勤能够通过此处运到前线。

攻保定,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向四面八方劫掠,一面是为了日后南下而准备。

多尔衮的所有行动完全不做任何掩饰,但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

那就是要引起北京城内的焦虑,迫使他们做出反应与行动,最好是出城作战,。

甚至为了此等谋划,不惜将自己的中军大营削弱,打算以自己为诱饵勾引明军出城。

这是明晃晃的阳谋,谁都看的出来,但仍然十分诱人。

多尔衮坚信自己的精锐巴牙喇战无不胜,野战无敌!

但明军也有秦宽新研制的火器,真要是在野外遭遇,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完全没有任何出动的迹象。

只有中秋节当晚,多尔衮听到一阵爆炸声后喜不自胜,以为明军攻过来了。

当即翻身下床冲出营帐,但结果却被斥候告知,那是北京城里正在放烟花……

多尔衮愣在原地许久,甚至两个眼睛都变成了一大一小,缓过神来之后更是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你说什么?放什么??”

就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心境下,多尔衮带着期盼的心情度过了十天。

十天之后又十天、十天之后又十天。

密云拿下了、保定也拿下了,甚至自己的中军大营只留有三万余人进行引诱,但北京城仍然没有半点动静。

就在多尔衮满面疑云的时候,吴三桂与刘文礼也联手起来,并在朱由检面前与秦宽争吵不休。

“武安王!现在贼人的兵力南北分散,首尾不能相顾。”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退敌良机!你为何让我们按兵不动?”

“如今圣驾在上,还请王爷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是啊,怀英兄。”

“之前在山海关的时候,你总是第一个要出城应敌,怎么到了现在反而畏缩不前了。”

两人的话锋直指秦宽,一个月前秦宽将他们拦下来也就罢了,现在还拦着不让出兵,实在是让吴三桂摸不着头脑。

刘文礼本就站在秦宽的对立面,此时更是把朱由检也旋了进来。

“两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本王不让你们出兵自然是有原因的,你现在就算跟他拼个两败俱伤又有什么用呢?”

说着,秦宽指着地图上北边的方向说道。

“敢问两位大人,假设敌人中军大营只有三万人,你们打算出兵多少进攻?”

“巴牙喇的名头两位总是听过吧?请问二位有多少信心能够在野战上战胜?”

“况且城中的消息并不算灵通,我们的很多斥候都没办法打听到准确的消息。”

“难道刘大人就能保证,他们的后面不会藏有伏兵??”

吴三桂站在一旁,好似完全不打算说话。

毕竟他本就是被刘文礼裹挟而来,刚才的话也已经足够表明立场了。

“王爷,行军打仗本就没有百战百胜,况且他们又要分兵围堵西面与南面。”

“我知道贼人是故意为之,就是想引我们出战,但它也为此付出了以寡敌众的代价不是吗?”

见刘文礼又要开口,秦宽当即抬手说道。

“两位都是朝中重臣,况且现在谈论的又是军国大事,有话直说便是,何必在这拐弯抹角的。?”

“不就是以为本王要独吞,从而抢了你们率先退敌的功劳吗?”

话音一落,秦宽带着别有意味的表情望向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双方计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双方计划并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