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谋定

作品: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作者:七月里的烟花|分类:历史|更新:2023-08-19 21:17:59|字数:4152字

第316章 谋定

“王爷,眼下不可为了强推政策,而擅杀官员哪怕是士绅也不行。”

秦宽怒目而视,再度厉声呵道。

“有何不可?他们肆意纵横,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天下叛乱又如何不是因此而起?”

“本王如何杀不得?”

徐开佑心中焦急,生怕眼前这位小王爷做出什么冲动之举。

“王爷,就算是将他们都斩草除根、消灭殆尽,可那个时候,这硕大的山西,又该派何人前来治理?”

“新政的重点,就在于一个新字。”

“上上下下都需要有官员执行,甚至于自省纠察,再回报给朝廷。”

“不然政策落到地方,就完全会跟您设想之时大相径庭,甚至可能演变成完全相反之举动。”

“而目前天下未定,朝廷尚未开科取士,各省份的官员都是临时调用。”

“他们的能力就足以让人怀疑,更别说朝廷多年来积腐积弊,这种贪污腐败的风气,也早就蔓延到天下各处。”

“所以臣还是那句话,新政只得一击而中,否则朝廷威望受损,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辛疾显然也是同样的想法,当即可是开口附和道。

“王爷,徐知府所言不差,臣这些日子以来,曾走访过山西各地。”

“各处县官早就与当地士绅同流合污,共荣共损。”

“朝廷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个稳定的地方。”

“只要这些地方能够按时纳税,充盈国库即可,万万不能大刀阔斧,以至于社会动荡。”

“外患尚未铲除,此时再不可自行引发内忧才是。”

秦宽沉默不言,缓缓坐到一旁。

两人的话语其实跟自己的设想大差不差,秦宽此来本就是想借机打探情况。

见秦宽冷静下来之后,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希望自己的话能让其不要做些出格的举动。

两人对于新政的态度,打骨子里是很支持的。

尤其是徐开佑,他曾在京中见过秦宽收缴勋贵财富;所以对这个年轻的王爷,心中也是尤为赞叹。

但时过境迁,他现在又手握大权。

换了任何人,都难免因此而膨胀,进而做出一些肆意妄为的举动。

将秦宽“阻拦”下来之后,赵辛疾也是赶忙建议。

“王爷,请恕臣无礼。”

“依臣之见,您不该在山西如此耗费时间,应尽快平叛,好赶回京中处置天下大事。”

“臣还有个粗浅的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宽摆摆手,颇有些不耐烦的样子。

“有话快说便是,本王又不是那种死要面子的人。”

两人对视一眼后,均看出彼此目光中的喜意,赵辛疾也是开口说道。

“王爷,您久居高位,见的人、看的事都与百姓相隔甚远。”

“若您有时间、有机会,可否到屈尊到民间,去各地多走走、多看看。”

“看看百姓是如何生活的,看看百姓们究竟有什么样的难处。”

“按您方才所言,新政意在为百姓获利。”

“那您也要知道百姓所关注的利,它究竟在何处才是。”

“百姓到底是需要钱,还是需要粮,又或者别的什么。”

“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性都不一样,人们的风气也截然不同,所以关注的重点自然会有差别。”

赵辛疾的建议十分中肯,他心中觉得秦宽如此年轻,身怀济世之才已是难得。

至于世事阅历,不必多言,自是寥寥无几。

这种年轻俊才,打小以来,接触的都是高官勋贵,读的也都是圣人之言。

圣人的话是用来读的,而用来治理天下,却是百无一用。

秦宽也是毫不摆架子,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

“好,此言甚好,将叛乱平定之后,本王便到各处走访看看。”

“新政之事,本王早已心中有数,至于你们的提议,你们看到王县令,便应该能猜到几分。”

两人的目光转向王远打量几分,后者也是赶忙拱手回礼。

他们都是聪明人,只一瞬间便豁然开亮。

“原来王爷早有打算,咱两人当真是献丑了……”

“将这怀仁县距离京城不远,倒也可以作为一个先行之所。”

秦宽当即道:“不错,正是如此。”

“此地最大的刘家,本王也早已打通,今年就以怀仁为实验点,先看看成效如何再做打算。”

两人想起离去的刘成燕,不自觉的哑然一笑,到底还是太看轻这位小王爷了。

如此年纪就能身居高位,果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既然王爷已经定下方案,臣等便不再多言。”

说着,赵辛疾从怀中掏出一张策略,恭敬地递到秦宽手中。

“至于平叛一事,臣等早已有了方案,还请王爷过目定夺。”

秦宽伸手接过,映入眼帘的便是无比锋利的字迹,有棱有角的模样让人豁然一亮。

“好字,比本王的可强多了。”

“这是谁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谋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谋定并对大明:先帮崇祯续到十八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