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华夏古战场

作品:灵界昊天塔|作者:枫笙水起|分类:玄幻|更新:2023-03-30 07:19:16|字数:9254字

这十个地方,林皓都是要去的。

首先要去的,自然是山西长平,因此特意重点搜查跟长平之战有关的资料。

在《法言义疏》中有句话,叫:“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里面记载的这场战争,不是蚩尤大战,而是长平之战,意思是:蚩尤之战在长平之战的规模面前,不过如此。

经此一战,秦国奠定统一华夏的基础,而对手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提起长平之战,总的来说让人惋惜。

一方面战争是满腔报国热情,豪情万丈,然而战争也是非常残酷的,马革裹尸裹的,未必是一腔报国的热血,更多的是百姓们无可奈何的悲凉。

当年,赵王赵烈侯不听平原君苦劝,认为韩国即便是祸水东引,也无所畏惧,能拿到上党郡的地盘,比什么都重要。

赵王最终决定派出40余万大军,剑指上党郡。

令人遗憾的是,赵国大军最后被困在狭小的山区内,最终全军覆没,只有寥寥数人侥幸得活。

提起赵国,不一定会想起赵烈侯,但一定会记起教材中“负荆请罪”的主角之一廉颇。

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作战勇猛,深明大义,是战国末期声名鹊起的沙场名将。

然而,“廉颇尚能饭否”的决定权,始终在封建君王的手里。

长平之战在即,白起的一个计谋,就让廉颇的处境异常尴尬。

白起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不论是军事策略,还是临场杀敌,堪称完美。

在着名的伊阙之战中,他率秦军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魏国和韩国只能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更是三战而亡楚。

相较于耿直且无谋的廉颇来说,白起要阴险狡诈得多。

长平之战打响时,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面对秦军的攻势,赵国内部人心惶惶,而且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主帅廉颇。

为了避其锋芒,廉颇在长平一带修筑了百里防线,固守不出。他想用牵制敌军的办法,拖垮秦军。

就这样,秦赵之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对峙,期间双方虽然小规模摩擦不断,且双方都有输赢,但秦军想快速攻破赵国的计划破灭。

面对这种情景,幕后主帅白起开始焦虑起来。

他很清楚,秦军因长期跋涉、人困马乏,人力和物资都已支撑不起,面对稳重老成的廉颇,他打算使出一招离间计。

白起派出很多间谍到赵国,到处散播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而且扬言廉颇已经叛变。

经过秦国线人的有心渲染,这些消息最终传到赵王和那些“主战”大臣的耳朵里。赵王心里泛起了嘀咕,最终廉颇被换下,赵括接替主帅之位。

赵括虽熟读兵法,却没有上过战场,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赵王如此荒唐的决定,直接中了白起的圈套。

赵括上任之后,为了在赵王面前强势表现一下自己,急于求胜,将“主守”的那些副将全部撤换,甚至更换了作战防务图。

然而,廉颇在军中已经有了绝对的地位,赵括这一波换帅、更改布防的骚操作,直接动摇了军心。

而且赵括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会摆花架子,真要对战沙场,迟早是一败涂地。

可赵王偏听偏信,不分青红皂白,接下来将是一路悔恨的开始。

事实上,长平之战的结局,几乎已见分晓。

白起的第一招离间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又亲自换下秦国主帅王龁,自己从幕后跃至台前担当指挥。

白起当然不是为了争功,以他在秦国的地位,他不需要显山露水。之所以冲到前面,他是想速战速决,因为对付赵括,他已是胜券在握。

再看赵括,自担任赵国主帅之后,便蠢蠢欲动,也想以速度取胜,最主要的是他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赵王的决策是英明的。

于是他率领大军走出了壁垒,决意与秦国军队一决雌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赵括却犯了大忌。

赵括对秦军换帅之事一无所知,面对强大的白起,就是廉颇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怎能占得了便宜?

要说白起不亏是一代“战神”,利用上党地形是个典型的台地这一特点,向东向南皆呈居高临下之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合围击杀的打法。

白起边打边退,让赵括觉得白起此人是徒有虚名,而这种假装失败的假象,也巧妙地骗过了赵括。

结果占据了上党制高地的白起,让赵括不知所措,才知自己被白起上了一课。

史书记载,天下劲弩皆从韩出,可再强劲的弩箭,也射不到上党了。此时此刻,深陷泥潭的赵国军队,要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回看赵括的种种鲁莽行为,正中白起下怀,当40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时,赵括悔不当初,可惜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灵界昊天塔》,方便以后阅读灵界昊天塔第55章 华夏古战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灵界昊天塔第55章 华夏古战场并对灵界昊天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