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进攻徐州的原因

作品:抗战之战地记者|作者:一只黑色钢笔|分类:军事|更新:2023-05-06 08:21:22|字数:6078字

刚组建没多久,该部即被派遣到华北战场作战,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进攻山东以来,中国军队一路不战而退,这不禁使得西尾寿造越发地焦躁和轻敌,急于寻找中国主力交战,这种情绪在全军上下普遍蔓延。

民国二十七年1月,臭名昭着的板垣师团转隶于该军,这让原本就计划对徐州用兵的西尾寿造更加傲慢,在津浦线南北的进攻受阻后,他就开始计划对台儿庄的进攻,所派出的军队就是麾下赫赫有名的精锐——第5师团和第10师团。

两军分两路向台儿庄夹击而来,分别在临沂和縢县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经过连日鏖战后,第5师团接连两次折戟于临沂,被迫放弃了对台儿庄的夹击,第10师团却力克縢县,一路进逼的台儿庄周边。

对于此次进攻,华北方面军的指挥部早有规定,不允许第2军的攻势超过临城到临沂的前线,但当第10师团如一支利剑一般接连突破多道中国防线后,想要收手已经做不到了。

“板垣君那个废物,枉担『铁军』之名,居然被两支杂牌军绊住手脚,简直是我第2军的耻辱,如果板垣君还有一丝军人的荣誉,就应当立即剖腹向陛下谢罪!”

当第10师团的师团长矶谷廉介听到第5师团败于临沂时,他是这么说的。

“可是现在我们没有第5师团的配合,冒然前进,只怕会……”参谋长建议道。

“怕什么?李宗仁可以调动的部队都被调去临沂了,台儿庄此时根本没有多余兵力。”

“将军,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啊!”

“支那军队,不堪一击!”矶谷廉介不屑一顾,“王铭章怎么样,够硬了吧?可还不是被我砍个精光,整个师都在縢县陪葬了?”

日军第10师团是一支拥有重装备的机械化部队,拥有空军协同作战的能力,该部在攻占縢县之后,又旋即攻克临城,这是日军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规定的南下禁止线。

但矶谷判断李宗仁手边可调动部队不足,唯一的机动部队已经在右翼被第5师团缠上了,此时后方的兵力空虚,于是他决定大胆深入,跨越禁止线,直到徐州第5战区司令部,此役倘能胜利,第10师团将与自己一起载入大日本军队的青史留名千古。

因此,3月17日,日军第10师团在攻占縢县后,不顾其左翼第5师团被阻,也不等蚌埠方面的援军北进呼应,就孤注一掷地向台儿庄扑来,意欲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头功。

到20日,第10师团的右追击部队攻占韩庄,隔着运河与中国军队对峙,左追击部队已经攻占了峄县。

此时,鲁南战区的重点移动到了左翼的津浦铁路,日军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从津浦线南下,直扑徐州;二是向东南展开,夺取台儿庄,突破运河防线,继而西取徐州。

经过一番权衡后,日军指挥机关选择了后者。

这就是日军在进攻徐州的时候主要部署的几个重要兵力和战略考量。

从这些战略中就可以看出来,日军在进攻徐州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也是导致在后面的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取得“大捷”(按战损比计算)的原因。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方派出的防守长官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说起这个李宗仁,他的人生经历才是真的有些传奇,而他能担任这次重要战略行动的总指挥官也非常令人吃惊。

原因就在于,李宗仁和常校长的关系很差,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有些敌意。

李宗仁作为桂系首领,是当时最大的地方实力派,在民国二十六年抗战爆发之前的十年间,李宗仁曾五次举起反蒋大旗,三次逼迫蒋介石下台,两个人可以说是恩怨重重。

喜欢抗战之战地记者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抗战之战地记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抗战之战地记者》,方便以后阅读抗战之战地记者第370章 进攻徐州的原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战之战地记者第370章 进攻徐州的原因并对抗战之战地记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